真武汤方
茯苓三两(甘平)芍药三两(酸平)生姜三两(切,辛温)白术二两(甘温)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辛热)
右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后加减法:
若咳者,加五味半升,细辛、干姜各一两。
若小便利者,去茯苓。
若下利者,去芍药,加干姜二两。
若呕者,去附子,加生姜,足前成半斤。
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赤色,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
通脉四逆汤方
甘草二两(炙)附子大者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干姜三两(强人可四两)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其脉即出者愈。
面色赤者,加葱九茎。
腹中痛者,去葱,加芍药二两。

以下是对《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中“真武汤方”和“通脉四逆汤方”的逐句释义、译文以及必要的注释:

  1. 真武汤方
  • 茯苓三两(甘平):茯苓味甘性平,有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的功效。

  • 芍药三两(酸平):芍药味苦性平,有养血柔肝、缓急止痛的作用。

  • 生姜三两(切,辛温):生姜味辛性温,能发汗解表、温中止呕。

  • 白术二两(甘温):白术味甘性温,有健脾益气、燥湿止泻的功效。

  •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辛热):附子味辛性热,有大毒,能回阳救逆、补火助阳。

  1. 通脉四逆汤方
  • 甘草二两(炙):甘草味甘性平,有和中调胃、润肺止咳的作用。

  • 附子大者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附子味辛性热,有大毒,能回阳救逆、补火助阳。

  • 干姜三两(强人可四两):干姜味辛性热,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的作用。

  •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其脉即出者愈。:将以上药材加水煎煮,共得一升二合,去渣后分两次温服,待脉搏恢复正常即可停药。

  1. 面色赤者,加葱九茎。:若患者面色发红,可在原方基础上加入葱白九茎,以增强清热降火的效果。

  2. 腹中痛者,去葱,加芍药二两。:若患者腹痛,应去掉葱白,加入芍药二两,以缓解腹痛症状。

通过对《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中“真武汤方”和“通脉四逆汤方”的逐句释义、译文以及必要的注释,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经典方剂。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施治,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