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阴病,六七日,腹胀不大便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少阴病,脉沉者,急温之,宜四逆汤。
少阴病,饮食入口则吐,心中温温欲吐,复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脉弦迟者,此胸中实,不可下也,当吐之。若膈上有寒饮,干呕者,不可吐也,急温之,宜四逆汤。
少阴病,下利,脉微涩,呕而汗出,必数更衣;反少者,当温其上灸之。
注释
- 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这是《伤寒论》中关于少阴病(一种中医诊断)的诊断和治疗部分。
- 少阴病:指在中医理论中,少阴是三阴之一,属于肾脏,与心脏、肝脏相对应。这里的“少阴病”特指由肾引起的一类疾病。
- 六七日:指病程已过了六天或七天,意味着病情已经较为严重。
- 腹胀不大便者:表示患者出现腹部胀满而无法排便的状况。
- 急下之:紧急地使用泻药来治疗。
- 宜大承气汤:推荐的方剂为大承气汤,这是一种清热泻下的中药方。
- 脉沉者:脉搏沉紧有力,通常代表体内有寒邪。
- 急温之:紧急地进行温热处理,以消除寒邪。
- 四逆汤:一种用于治疗里寒证的中药方。
- 饮食入口则吐:食物进入口腔后即感觉恶心想吐。
- 心中温温欲吐:内心感到温暖且想要呕吐。
- 复不能吐:尽管有呕吐的欲望,但实际却不能吐出任何东西。
- 始得之:这可能是某种疾病的早期症状或初期阶段。
- 手足寒:四肢末端感到寒冷。
- 脉弦迟:脉搏表现为弦(紧)和迟缓,这可能表明有寒邪内阻。
- 此胸中实,不可下也:这表明患者的胸中确实有实热或者邪气郁结,不宜使用攻下法。
- 当吐之:应该采用吐的方式进行治疗。
- 若膈上有寒饮,干呕者:如果在胃膈之间有寒饮积滞导致干呕,就不能用吐法。
- 不可吐也:如果是因为寒饮导致的干呕,也不应该使用吐法。
- 急温之,宜四逆汤:需要紧急进行温通的方法,推荐使用四逆汤。
- 下利:腹泻或大便次数增多。
- 脉微涩:脉搏细小而涩滞。
- 呕而汗出,必数更衣:呕吐伴随有出汗,而且需要频繁更换衣服。
- 反少者:病情恶化的迹象,即呕吐次数变少。
- 当温其上灸之:应该对上身进行温热的针灸治疗。
译文
少阴病,六七天了,腹部胀满却无法排便。这种情况应该紧急用大承气汤进行治疗。
少阴病,脉象沉紧有力。这时要立即用温针治疗,推荐使用四逆汤。
少阴病,如果出现食物一入口就呕吐,心中感到温暖并且想要呕吐,但又吐不出来,这可能是刚开始发病时的症状。此时手脚冰冷,脉搏弦而迟滞,说明胸中有实热或邪气郁结,不能使用攻下法。应当采用吐的方法进行治疗。如果胃膈之间的有寒饮积滞导致干呕,就不能使用吐法。这时需要紧急进行温通的方法,推荐使用四逆汤。
少阴病,如果腹泻,而且脉象细涩且呕吐,伴随着出汗,必须频繁更换衣物。然而,如果病情恶化的迹象显现,即呕吐的次数变少,那么应该用温针的方法在上身进行治疗。
赏析
这段诗描述了少阴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在中医中,少阴病通常涉及到肾脏问题,如水液代谢异常等。通过详细地描述了各种情况和相应的处理方法,体现了中医对疾病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治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