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方:
于桂枝汤方内,去芍药,加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余依前法。
桂枝麻黄各半汤方
桂枝一两十六铢(去皮)芍药生姜(切)甘草(炙)麻黄各一两(去节)大枣四枚(掰)杏仁二十四个(汤浸,去皮尖及两仁者)
右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一升八合,去滓,温服六合。
桂枝二麻黄一汤方
桂枝一两十七铢(去皮)芍药一两六铢麻黄十六铢(去节)生姜一两六铢(切)杏仁十六个(去皮尖)甘草一两二铢(炙)大枣五枚(掰)
右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
白虎加人参汤方
于白虎汤方内,加人参三两,余依白虎汤法。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方:
于桂枝汤方内,去桂枝,加茯苓、白术各三两,余依前法,煎服。小便利,则愈。
伤寒论·辨发汗吐下后脉证并治
解析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方及其应用
- 原文与译文对照
-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方:
- 原方组成:桂枝四两,去皮;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炙甘草二两。
- 新方组成:桂枝九克,生姜九克,大枣四枚,炙甘草九克,炮附子三克。
- 用法:水煎温服。
- 译文:于桂枝汤方内,去芍药,加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余依前法。
- 药物分析与注释
- 桂枝:温阳解表之要药,用于调和营卫、和解少阳。
- 附子:温阳散寒之峻药,用于驱散阴寒、振奋阳气。
- 生姜:辛温发散,助桂枝解肌发表。
- 大枣:甘温补中,助甘草和中益气。
- 炙甘草:甘平缓急,调和诸药。
- 方义解读与临床应用
-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方主治:桂枝去芍药汤证而陷于少阴证者。
- 临床应用:适用于发汗过多导致阳气外亡、谵语等证型。
- 注意事项:不可攻下,以免损伤正气。
- 名家点评与现代研究
- 名家点评: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对发汗、吐、下后脉证的辨证施治有独到见解。
- 现代研究: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方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治疗多种疾病,具有较好的疗效。
- 小结与展望
- 小结: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方是《伤寒论》中的经典方剂之一,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展望:随着中医药现代化的发展,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方的研究将进一步深入,为临床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