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九方,病证并在第二卷内。
葛根加半夏汤方
于葛根汤方内,加入半夏半升,余依葛根汤法。
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方:
于第二卷桂枝汤方内,更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余依桂枝汤法服
栀子甘草豉汤方
于栀子豉汤方内,加入甘草二两,余依前法。得吐,止后服。
栀子生姜豉汤方
于栀子豉汤方内,加生姜五两,余依前法。得吐,止后服。
柴胡加芒硝汤方
于小柴胡汤方内,加芒硝六两,余依前法。服不解,更服。
桂枝加桂汤方
于第二卷桂枝汤方内,更加桂二两,共五两,余依前法。
以上六方,病证并在第三卷内。
柴胡桂枝汤方
桂枝(去皮)黄芩人参各一两半甘草一两(炙)半夏二合半芍药一两半大枣六枚(掰)生姜一两半(切)柴胡四两
右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
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方:
于第二卷桂枝汤方内,更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余依桂枝汤法服。
栀子甘草豉汤方
于栀子豉汤方内,加入甘草二两,余依前法。得吐,止后服。
栀子生姜豉汤方
于栀子豉汤方内,加生姜五两,余依前法。得吐,止后服。
柴胡加芒硝汤方
于小柴胡汤方内,加芒硝六两,余依前法。服不解,更服。
桂枝加桂汤方
于第二卷桂枝汤方内,更加桂二两,共五两,余依前法。
以上六方,病证并在第三卷内。
柴胡桂枝汤方
桂枝(去皮)黄芩人参各一两半甘草一两(炙)半夏二合半芍药一两半大枣六枚(掰)生姜一两半(切)柴胡四两
右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
伤寒论·辨发汗吐下后脉证并治
葛根加半夏汤方
于葛根汤方内,加入半夏半升,余依葛根汤方法。
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方:
于桂枝汤方内,更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余依桂枝汤法服
栀子甘草豉汤方
于栀子豉汤方内,加入甘草二两,余依前法。得吐,止后服。
栀子生姜豉汤方
于栀子豉汤方内,加生姜五两,余依前法。得吐,止后服。
柴胡加芒硝汤方
于小柴胡汤方内,加芒硝六两,余依前法。服不解,更服。
桂枝加桂汤方
于第二卷桂枝汤方内,更加桂二两,共五两,余依前法。
以上六方,病证并在第三卷内。
柴胡桂枝汤方
桂枝(去皮)黄芩人参各一两半甘草一两(炙)半夏二合半芍药一两半大枣六枚(掰)生姜一两半(切)柴胡四两}
《伤寒论》是东汉末年张仲景所著的中医经典著作,为后世医学发展奠定了基础。在这部经典著作中,关于“辨发汗吐下后脉证并治”的部分,详细记录了多种治疗外感病后的复杂情况和相应的治疗方法。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些内容:
葛根加半夏汤:此方用于治疗发汗过多导致的阳气外亡而谵语的情况。具体组成包括葛根、半夏、麻黄、桂枝、生姜、大枣等药材。其作用在于调和营卫、和解少阳,使邪气得散,经气得畅,津液得通,从而达到疾病自愈的效果。
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此方用于治疗表证兼有下利的情况。具体组成包括桂枝、芍药、生姜、人参、甘草等药材。其作用在于解肌发表、调和营卫,同时加入芍药和生姜以增强降逆止呕的功效。
栀子甘草豉汤:此方用于治疗因误用发汗或攻下而导致的呕吐症状。具体组成包括栀子、甘草、豆豉等药材。其作用在于清热泻火、和胃止呕,适用于热邪扰动胃气所致的呕吐。
栀子生姜豉汤:此方用于治疗因误用发汗或攻下而导致的呕吐症状。具体组成包括栀子、生姜、豆豉等药材。其作用在于清热和胃、降逆止呕,适用于寒热错杂引起的呕吐。
柴胡加芒硝汤:此方用于治疗因误用攻下而导致的腹满疼痛的症状。具体组成包括柴胡、黄芩、人参、半夏、生姜、大枣、芒硝等药材。其作用在于和解少阳、调畅气机,同时加入芒硝以软坚散结。
桂枝加桂汤:此方用于治疗因误用攻下而导致的腹痛症状。具体组成包括桂枝、白芍、甘草、生姜、大枣等药材。其作用在于调和营卫、温通经脉,适用于寒邪内侵引起的腹痛。
《伤寒论》中的“辨发汗吐下后脉证并治”部分内容丰富,涵盖了多种复杂的病情和相应的治疗方法。通过深入学习和应用这些知识,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中医的诊疗原则和方法,为人们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