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以圣人为无为之事,乐恬憺之能,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故寿命无穷,与天地终,此圣人之治身也。

天不足西北,故西北方阴也,而人右耳目不如左明也。地不满东南,故东南方阳也,而人左手足不如右强也。

帝曰:何以然?

岐伯曰:东方阳也,阳者其精并于上,并于上则上明而下虚,故使耳目聪明而手足不便。西方阴也,阴者其精并于下,并于下则下盛而上虚,故其耳目不聪明而手足便也。故俱感于邪,其在上则右甚,在下则左甚,此天地阴阳所不能全也,故邪居之。

故天有精,地有形,天有八纪,地有五理,故能为万物之父母。

清阳上天,浊阴归地,是故天地之动静,神明为之纲纪,故能以生长收藏,终而复始。

惟贤人上配天以养头,下象地以养足,中傍人事以养五脏。

以下是对《黄帝内经 · 素问 · 阴阳应象大论》这首诗的逐句释义、译文、注释和赏析。

原文

帝曰:何以然?

帝指的是黄帝,这是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一位神医,他的名字常被用来代表医学和治疗的智慧。这句话可能是询问岐伯为何会有这样的解释。

岐伯曰:东方阳也,阳者其精并于上,并于上则上明而下虚,故使耳目聪明而手足不便。西方阴也,阴者其精并于下,并于下则下盛而上虚,故其耳目不聪明而手足便也。故俱感于邪,其在上则右甚,在下则左甚,此天地阴阳所不能全也,故邪居之。

岐伯解释说,东方属阳性,阳气的上升导致头部明亮但下部虚弱;西方为阴性,阴气的下沉使得上部过于明亮而下部过于充实。因此,如果同时受到外邪的影响,就会导致上部症状加重,下部症状减轻,这是由于天地阴阳不能全面平衡所致。

故天有精,地有形,天有八纪,地有五理,故能为万物之父母。

这里指出了天地之间存在的精细物质和结构。天有精细的精华,地有清晰的形体结构,这些构成了宇宙间万物生长和发展的基础。

清阳上天,浊阴归地,是故天地之动静,神明为之纲纪,故能以生长收藏,终而复始。

这里的“清阳”与“浊阴”代表了天地之间的两种相对的力量。它们的相互作用形成了自然界的动态平衡,从而维持了生态的持续循环。

惟贤人上配天以养头,下象地以养足,中傍人事以养五脏。

这段话强调了贤人应当如何通过与天地的配合来滋养自己的身体。头部需要像天空一样清净(象征清阳),而脚部则需要像大地一样坚实(象征浊阴)。身体的其他部分则可以通过处理人事来得到滋养。

赏析

《黄帝内经 · 素问 · 阴阳应象大论》是中国古代医学的经典之作,它不仅在医学理论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且在哲学和生活智慧方面也具有重要的价值。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深刻体会到中医理论的核心观点——阴阳平衡对于健康的重要性。此外,诗中的哲理和自然观察相结合,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视角来理解人体与宇宙之间的关系,这在今天依然具有启发性和指导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