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通于肺,地气通于嗌,风气通于肝,雷气通于心,谷气通于脾,雨气通于肾。

六经为川,肠胃为海,九窍为水注之气。

以天地为之阴阳,阳之汗以天地之雨名之;阳之气以天地之疾风名之。暴气象雷,逆气象阳。

故治不法天之纪,不用地之理,则灾害至矣。

故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

故天之邪气感,则害人五脏;水谷之寒热感,则害于六腑;地之湿气感,则害皮肉筋脉。

故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以我知彼,以表知里,以观过与不及之理,见微得过,用之不殆。

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审清浊而知部分;视喘息,听音声,而知所苦;观权衡规矩,而知病所主;按尺寸,观浮沉滑涩,而知病所生。以治无过,以诊则不失矣。

诗句:
天地通于肺,地气通于嗌,风气通于肝,雷气通于心,谷气通于脾,雨气通于肾。
六经为川,肠胃为海,九窍为水注之气。
以天地为之阴阳,阳之汗以天地之雨名之;阳之气以天地之疾风名之。暴气象雷,逆气象阳。
故治不法天之纪,不用地之理,则灾害至矣。
故邪风之至,疾如风雨,故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肤,其次治筋脉,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脏。治五脏者,半死半生也。
故天之邪气感,则害人五脏;水谷之寒热感,则害于六腑;地之湿气感,则害皮肉筋脉。
故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以我知彼,以表知里,以观过与不及之理,见微得过,用之不殆。
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审清浊而知部分;视喘息,听音声,而知所苦;观权衡规矩,而知病所主;按尺寸,观浮沉滑涩,而知病所生。以治无过,以诊则不失矣。

译文:

  1. 天气和地势分别对应着肺和咽、肝和心、谷和脾、雨和肾。
  2. 六条经络是水流的通道,肠胃如同海洋一样广阔,九个孔窍如同水流的出口。
  3. 用天地来比喻阴阳,把太阳的炎热比喻为天地之雨,把阳气比作天地的疾风。如果天气太过猛烈或气候反常,就会带来疾病。
  4. 如果治疗时不遵循自然界的变化规律,不顺应地理环境的特点,那么灾祸就会降临了。
  5. 当邪气的风力很大时,就如风雨一般迅速;因此擅长治疗的人会首先治皮肤毛发等表面的症状。然后依次治疗到肌理、筋脉、六腑和五脏。如果五脏有病变,患者的生命就会危在旦夕。
  6. 天气对人的五脏有影响;饮食物的性质变化会影响人的六腑;而地面湿气的影响则会损害皮肉筋脉。
  7. 擅长使用针刺手法的人能通过观察病人的面色和脉搏来了解疾病的阴阳属性,通过观察病人的体态和颜色变化来确定病情的虚实,从而准确判断出疾病的轻重缓急。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就可以避免误治。
  8. 善于诊断的人能够通过观察病人的面色和脉搏来辨别疾病的阴阳属性,通过观察病人的呼吸声音来判断他的痛苦之处,通过观察病人的体重来判断他的疾病所在部位。通过触摸病人的脉搏和身体各部来了解疾病的轻重和性质,从而做出正确的诊断。这样即使没有摸到病位,也能够准确地诊断出病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