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问曰:何谓虚实?
岐伯对曰: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
帝曰:虚实何如?
岐伯曰:气虚者,肺虚也。气逆者,足寒也。非其时则生,当其时则死。余脏皆如此。
帝曰:何谓重实?
岐伯曰:所谓重实者,言大热病,气热脉满,是谓重实。
帝曰:经络俱实何如?何以治之?
岐伯曰:经络皆实,是寸脉急而尺缓也,皆当治之。故曰:“滑则从,涩则逆也。”夫虚实者,皆从其物类始,故五脏骨肉,滑利可以长久也。
帝曰:络气不足,经气有余,何如?
岐伯曰:络气不足,经气有余者,脉口热而尺寒也。秋冬为逆,春夏为从,治主病者。
帝曰:经虚络满何如?
岐伯曰:经虚络满者,尺热满,脉口寒涩也。此春夏死,秋冬生也。
帝曰:治此者奈何?
岐伯曰:络满经虚,灸阴刺阳;经满络虚,刺阴灸阳。
在探索《黄帝内经》的博大精深时,我们发现《素问·通评虚实论》这一篇章,其中深入剖析了“虚”与“实”的概念及其在人体健康中的表现。此篇不仅涉及了中医理论的核心概念,还提供了诊断和治疗的具体方法。下面将结合原文逐句解读:
- 黄帝询问虚实:
- 问题提出:“何谓虚实?”这是黄帝直接向岐伯提问,旨在探究虚证和实证的定义。
- 岐伯回答:“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明确了虚实的成因,即邪气的侵袭和精气的损耗是导致虚实的根本原因。
- 虚实的具体表现:
- 气虚:表现为“肺虚”。这是因为肺部的功能受损会导致全身气血运行不畅,从而形成气虚的状态。
- 气逆:指“足寒”。气逆意味着体内的气机上逆,导致身体某部位的寒冷现象,如足部寒冷。
- 非其时生,当其时死:
- 季节性影响:这一表述强调了环境因素对疾病生发的影响,指出在非适宜季节里疾病容易发生。
- 对应关系:通过比喻说明不同脏器的健康状态与其对应的季节有着密切的联系。
- 重实的描述:
- 症状:“言大热病,气热脉满”,指的是一种严重的热性疾病,患者表现为高热、脉象充盈等症状。
- 病理状态:“是谓重实”,意味着这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病理状态,需要特别关注和治疗。
- 经络与经脉的关系:
- 经络的概念:“经络皆实”指的是经络的气血都处于充盈状态,反映了机体的一种亢奋状态。
- “寸脉急而尺缓”描述了寸部脉搏急促而尺部脉搏缓和的现象,提示着身体内部可能存在不平衡状态。
- 治疗原则:
- “滑则从,涩则逆”揭示了治疗时应顺应疾病的自然趋势,如脉滑则顺之,脉涩则逆之。
- “络满经虚,灸阴刺阳;经满络虚,刺阴灸阳”则是具体的治法指导,说明了在不同情况下应采用不同的针刺手法进行治疗。
通过对《黄帝内经·素问·通评虚实论》的深入解读,我们不仅能够理解虚与实的概念,还能够掌握如何通过辨证施治来应对各种病理状态。岐伯所阐述的治疗原则和方法,至今仍对我们理解和应用传统医学有着重要价值,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面认识人体健康和疾病的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