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曰:治之奈何?
岐伯曰:表里刺之,饮之服汤。
帝曰:劳风为病何如?
岐伯曰:劳风法在肺下,其为病也,使人强上,冥视,唾出若涕,恶风而振寒,此为劳风之病。
帝曰:治之奈何?
岐伯曰:以救俯仰。巨阳引,精者三日,中年者五日,不精者七日。咳出青黄涕,其状如脓,大如弹丸,从口中若鼻中出,不出则伤肺,伤肺则死也。
帝曰:有病肾风者,面、胕痝然壅,害于言,可刺不?
岐伯曰:虚不当刺,不当刺而刺,后五日其气必至。
帝曰:其至何如?
岐伯曰:至必少气时热,时热从胸背上至头,汗出,手热,口干苦渴,小便黄,目下肿,腹中鸣,身重难以行,月事不来,烦而不能食,不能正偃,正偃则咳,病名曰风水,论在《刺法》中。
帝曰:愿闻其说。
岐伯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阴虚者,阳必凑之,故少气时热而汗出也。小便黄者,少腹中有热也。不能正偃者,胃中不和也。正偃则咳甚,上迫肺也。诸有水气者,微肿先见于目下也。

黄帝问曰:有病温者,汗出辄复热,而脉躁疾不为汗衰,狂言不能食,病名为何?岐伯对曰:病名阴阳交,交者死也。

帝曰:治之奈何?

岐伯曰:表里刺之,饮之服汤。

帝曰:劳风为病何如?

岐伯曰:劳风法在肺下,其为病也,使人强上,冥视,唾出若涕,恶风而振寒,此为劳风之病。

帝曰:治之奈何?

岐伯曰:以救俯仰。巨阳引,精者三日,中年者五日,不精者七日。咳出青黄涕,其状如脓,大如弹丸,从口中若鼻中出,不出则伤肺,伤肺则死也。

帝曰:有病肾风者,面、胕痝然壅,害于言,可刺不?

岐伯曰:虚不当刺,不当刺而刺,后五日其气必至。

帝曰:其至何如?

岐伯曰:至必少气时热,时热从胸背上至头,汗出,手热,口干苦渴,小便黄,目下肿,腹中鸣,身重难以行,月事不来,烦而不能食,不能正偃,正偃则咳,病名曰风水,论在《刺法》中。

帝曰:愿闻其说。

岐伯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阴虚者,阳必凑之,故少气时热而汗出也。小便黄者,少腹中有热也。不能正偃者,胃中不和也。正偃则咳甚,上迫肺也。诸有水气者,微肿先见于目下也。

赏析:

《黄帝内经·素问》中的“评热病论”是一篇非常重要的文献内容。其中,黄帝与岐伯的对话涉及了多种疾病及其治疗方法,其中就包括了关于治疗“劳风”病的讨论。文章通过对黄帝提问及岐伯的回答,详细阐述了“劳风”的症状、治疗方法以及预后情况。

黄帝询问了关于“劳风”病的问题。岐伯回答指出,“劳风”病的发生与肺部有关,表现为患者感觉身体强壮但精神萎靡、视线模糊以及频繁地咳嗽和喷嚏等症状。此外,还出现了类似于流涕的现象。

岐伯进一步解释了“劳风”病的治疗原则和方法。他提出了通过针灸表里穴进行治疗的方法,并建议采用不同的时间间隔进行针刺治疗以达到最佳效果。同时,还推荐了服用汤剂的治疗方法。

对于患有“肾虚风”症状的患者,岐伯给出了具体的治疗建议。这包括了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根据病情的不同选择适当的针法和治疗方案。此外,还强调了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避免误刺导致的伤害。

这篇文献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关于疾病诊断和治疗的重要参考信息,还体现了古代医学家的智慧和经验。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中医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脉络以及其在现代医学中的应用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