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问曰:五脏六腑,寒热相移者何?
岐伯对曰:肾移寒于肝(《太素》、《甲乙经》作脾),痈肿、少气。脾移寒于肝,痈肿、筋挛。肝移寒于心,狂,隔中。心移寒于肺,肺消。肺消者,饮一溲二,死不治。肺移寒于肾,为涌水。涌水者,按腹不坚,水气客于大肠,疾行则鸣濯濯,如囊裹浆,水之病也。
脾移热于肝,则为惊衄。肝移热于心,则死。心移热于肺,传为鬲消。肺移热于肾,传为柔痓。肾移热于脾,传为虚,肠澼,死不可治。
胞移热于膀胱,则癃,溺血。膀胱移热于小肠,鬲肠不便,上为口糜。小肠移热于大肠,为虙瘕,为沉。大肠移热于胃,善食而瘦,又谓之食亦。胃移热于胆,亦曰食亦。胆移热于脑,则辛頞鼻渊,鼻渊者,浊涕下不止也,传为衄蔑、瞑目。

黄帝问:五脏六腑之间,寒热相移的原因是什么?

岐伯回答说:肾把寒邪转移到肝,导致痈肿、少气。脾把寒邪转移到肝,导致痈肿、筋挛。肝把寒邪转移到心,导致狂病,中焦不调。心把寒邪转移到肺,导致肺消。肺消的症状是饮一溲二,这种情况不能治疗。肺把寒邪转移到肾,导致涌水。涌水的症状是按压腹部感觉不够坚实,水气客于大肠,快走则发出鸣叫,好像有包裹着的豆腐浆,这是水之疾病。

脾把热气传到肝,则发生惊恐和衄血;肝把热气传到心,则死亡;心把热气传到肺,则传为鬲消。肺把热气传到肾,则传为柔痓;肾把热气传到脾,则脾虚,产生肠澼,这种情况不可治疗。

胞宫将热气传到膀胱,则发生癃闭,尿血。膀胱将热气传到小肠,鬲肠不畅,上行至口部出现糜烂。小肠将热气传到大肠,形成瘕积,沉滞。大肠将热气传到胃,胃喜欢进食而消瘦,又称为食亦。胃将热气传到胆,也称为食亦。胆将热气传到脑,则辛味上冲鼻渊,鼻渊是浊涕下不止的症状,进而发展为衄蔑、瞑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