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水不及,湿乃大行,长气反用,其化乃速,暑雨数至,上应镇星。民病腹满身重,濡泄,寒疡流水,腰股痛发,腘、腨、股、膝不便,烦冤,足痿,清厥,脚下痛,甚则跗肿,藏气不政,肾气不衡,上应(镇星、)辰星,其谷秬。上临太阴,则大寒数举,蛰虫早藏,地积坚冰,阳光不治,民病寒疾于下,甚则腹满浮肿,上应镇星(、荧惑),其主黅谷。复则大风暴发,草偃木零,生长不鲜,面色时变,筋骨并辟,肉瞤瘛,目视䀮䀮,物疏璺,肌肉胗发,气并膈中,痛于心腹,黄气乃损,其谷不登,上应岁星(、镇星)。
帝曰:善。愿闻其时也。
岐伯曰:悉乎哉问也!
木不及,春有鸣条律畅之化,则秋有雾露清凉之政;春有惨凄残贼之胜,则夏有炎暑燔烁之复。其眚东,其脏肝,其病内舍胠胁,外在关节。
岁水不及,湿乃大行,长气反用,其化乃速,暑雨数至,上应镇星。
译文:岁气太过,湿气盛行,长夏之气反而使用,其变化迅速。暑雨频繁出现,在天文上相当于镇星。
注释:岁气:指年岁的气候特征。岁气太过,指年岁的气候特征过于偏盛。湿邪:指湿邪偏盛。长夏之气:长夏是夏季与秋季之间的一个季节,属土。长夏之气反用,指长夏的天气异常炎热。
其化乃速:其变化迅速。
暑雨数至:暑雨频繁出现。在天文上相当于镇星。
上应镇星:天文现象与自然界的变化相呼应。
民病腹满身重,濡泄,寒疡流水,腰股痛发,腘、腨、股、膝不便,烦冤,足痿,清厥,脚下痛,甚则跗肿,藏气不政,肾气不衡,上应(镇星、)辰星,其谷秬。
注释:腹满:腹部胀满。濡泄:腹泻。寒疡:因寒冷而引起的疮疡。
腰股痛:腰部和大腿疼痛。腘、腨、股、膝不便:膝关节及周围部位疼痛不适。烦冤:心情烦躁不安。脚痿:小腿肌肉萎缩无力。清厥:四肢冰凉、厥冷。脚下痛:足部疼痛。跗肿:足背肿胀。藏气不政:中焦脾胃功能失调。
肾气不衡:肾气失衡。上应(镇星、)辰星:在天文上对应镇星或辰星。
其谷秬:在古代文献中,秬是一种谷物的名称。
上临太阴,则大寒数举,蛰虫早藏,地积坚冰,阳光不治,民病寒疾于下,甚则腹满浮肿,上应镇星(、荧惑),其主黅谷。
注释:太阴:即少阴。太阴司天时,天气寒冷,万物闭藏,昆虫也进入冬眠期。地积坚冰:大地积累了大量的冰雪。阳光不治:太阳光不能照耀大地。
复则大风暴发,草偃木零,生长不鲜,面色时变,筋骨并辟,肉瞤瘛,目视䀮䀮,物疏璺,肌肉胗发,气并膈中,痛于心腹,黄气乃损,其谷不登,上应岁星(、镇星)。
注释:大风暴发:狂风暴雨肆虐。草偃木零:草木倒伏枯萎。生长不鲜:草木生长不良,颜色暗淡。面色时变:脸色时好时坏。筋骨并辟:筋骨错乱,关节活动受限。肉瞤瘛:肌肉抽搐痉挛。目视䀮䀮:眼睛瞪得很大。物疏璺:物体开裂。肌肉胗发:肌肉痉挛跳动。气并膈中:胸中之气郁结不畅。痛于心腹:胸腹痛难忍。黄气乃损:黄色的病气随之消失。其谷不登:农作物歉收。
译文:如果再遇到岁气不及的情况,那么就会湿气盛行,而长夏之气反而使用,其变化迅速。暑雨频繁出现,在天文上相当于镇星。
疾病的表现包括:腹部胀满身体沉重,大便稀薄,容易发生腹泻;寒冷引起的皮肤病;膝关节和周围部位疼痛;心情烦躁不安;小腿肌肉萎缩无力;四肢冰凉厥冷;足部疼痛,甚至脚背肿胀;中焦脾胃功能失调;肾气失衡;太阳光不能照耀大地;草木倒伏枯萎,颜色暗淡;脸色时好时坏,筋骨错乱,肌肉抽搐痉挛,眼睛瞪得很大,物体开裂,肌肉痉挛跳动,胸中之气郁结不畅,胸腹痛难忍;黄色的病气随之消失;农作物歉收。
这些症状都是由于岁气不及所引起的。
帝曰:善。愿闻其时也。
岐伯曰:悉乎哉问也!
春有鸣条律畅之化,则秋有雾露清凉之政;春有惨凄残贼之胜,则夏有炎暑燔烁之复。其眚东,其脏肝,其病内舍胠胁,外在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