厥阴所至为生、为风摇;少阴所至为荣、为形见;太阴所至为化、为云雨;少阳所至为长、为蕃鲜;阳明所至为收、为雾露;太阳所至为藏、为周密。气化之常也。
厥阴所至为风生,终为肃;少阴所至为热生,中为寒;太阴所至为湿生,终为注雨;少阳所至为火生,终为蒸溽;阳明所至为燥生,终为凉;太阳所至为寒生,中为温。德化之常也。
厥阴所至为毛化,少阴所至为翮化,太阴所至为倮化,少阳所至为羽化,阳明所至为介化,太阳所至为鳞化。德化之常也。
厥阴所至为生化,少阴所至为荣化,太阴所至为濡化,少阳所至为茂化,阳明所至为坚化,太阳所至为藏化。布政之常也。
厥阴所至为飘怒大凉,少阴所至为大暄寒,太阴所至为雷霆骤注烈风,少阳所至为飘风燔燎霜凝,阳明所至为散落温,太阳所至为寒雪冰雹白埃。气变之常也。
以下是对《黄帝内经 · 素问 · 六元正纪大论》的逐句释义:
- 原文:厥阴所至为生、为风摇
- 注释:厥阴是五脏中肝的象征。“所至”指的是某一季节或气候下,厥阴所主导的生理和环境特点。在这里,“生”表示生机勃勃的状态,而“风摇”描述了因风而产生的动荡或不稳固状态。
译文:当厥阴之气到来时,自然界呈现出生机勃勃、易受风的影响
原文:少阴所至为荣、为形见
- 注释:少阴是指肾的体现。“荣”指的是滋养和美化身体的功能。“形见”则意味着形态显现或表现。
译文:当少阴之气到来时,人体得到滋养,外在形态也得以展现
原文:太阴所至为化、为云雨
- 注释:太阴是脾的象征,这里特指湿气的影响。“化”通常指变化的过程,这里特别指气候的变化。“云雨”则直接描述天气变化中的降雨现象。
译文:当太阴之气到来时,气候变得湿润多变,经常伴有降雨
原文:少阳所至为长、为蕃鲜
- 注释:少阳是三焦的象征。“长”和“蕃鲜”都与生长旺盛和丰富的状态相关。
译文:当少阳之气到来时,万物生长茂盛,植物繁盛
原文:阳明所至为收、为雾露
- 注释:阳明主燥,这里的“收”可能指农作物的成熟和收获,“雾露”则是形容天气带来的雾气和露水。
译文:当阳明之气到来时,天气干燥,常常伴随着雾和露水出现,影响作物成熟
原文:太阳所至为藏、为周密
- 注释:太阳主寒,这里的“藏”可能指动物冬眠或人类准备过冬,而“周密”形容气候的严寒和严实。
- 译文:当太阳之气到来时,天气寒冷,人们进入冬眠期,气候十分严密,几乎没有缝隙可以让人穿透
通过上述翻译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黄帝内经·素问》中关于五行六气(风、寒、暑、湿、燥、火)及其在自然界的表现和对人体影响的论述。这些内容不仅有助于我们掌握中医的基本理论,还可以应用于现代生活中对健康和疾病的理解和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