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问曰:升降不前,气交有变,即成暴郁,余已知之。何如预救生灵,可得却乎?
岐伯稽首再拜对曰:昭乎哉问!臣闻夫子言,既明天元,须穷刺法,可以折郁扶运,补弱全真,泻盛蠲余,令除斯苦。
帝曰:愿卒闻之。
岐伯曰:升之不前,即有甚凶也。木欲升而天柱窒抑之,木欲发郁亦须待时,当刺足厥阴之井。火欲升而天蓬窒抑之,火欲发郁亦须待时,君火相火同刺包络之荥。土欲升而天冲窒抑之,土欲发郁亦须待时,当刺足太阴之俞。金欲升而天英窒抑之,金欲发郁亦须待时,当刺手太阴之经。水欲升而天芮窒抑之,水欲发郁亦须待时,当刺足少阴之合。
帝曰:升之不前,可以预备。愿闻其降,可以先防。
岐伯曰:既明其升,必达其降也。升降之道,皆可先治也。木欲降而地皛窒抑之,降而不入,抑之郁发,散而可得位,降而郁发,暴如天间之待时也,降而不下,郁可速矣,降可折其所胜也。当刺手太阴之所出,刺手阳明之所入。火欲降而地玄窒抑之,降而不入,抑之郁发,散而可矣,当折其所胜,可散其郁。当刺足少阴之所出,刺足太阳之所入。土欲降而地苍窒抑之,降而不下,抑之郁发,散而可入,当折其胜,可散其郁。当刺足厥阴之所出,刺足少阳之所入。金欲降而地彤窒抑之,降而不下,抑之郁发,散而可入,当折其胜,可散其郁。当刺心包络所出,刺手少阳所入也。水欲降而地阜窒抑之,降而不下,抑之郁发,散而可入,当折其土,可散其郁。当刺足太阴之所出,刺足阳明之所入。
在《黄帝内经·素问》中,岐伯针对“升降不前”的状况给出了详细而全面的解答和建议。岐伯首先明确指出,当人体气机升降失调,即出现“升降不前”“暴郁”等现象时,需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
岐伯进一步解释说,木、火、土、金、水五种元素在自然界的升发与沉降过程中,受到天柱、天蓬、天冲、天英、天芮等自然屏障的制约。如果这些屏障被阻塞或压抑,会导致气机不畅,从而引发疾病。因此,对于木、火、土、金、水五种元素而言,都需要找到相应的穴位进行刺治,以解除气机的阻滞。
木运受阻时,应刺足厥阴之井穴;火运受阻时,应刺手太阴之所出、手阳明之所入;土运受阻时,应刺足太阴之俞;金运受阻时,应刺手太阴之所出、手太阳之所入;水运受阻时,应刺足少阴之合。
岐伯还特别强调了预防的重要性。他指出,在疾病的预防阶段,应当先了解其升降的规律,并掌握相应的刺法,这样才能有效地预防疾病的发生。
岐伯还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操作方法。如对于木运受阻的情况,可以选择刺激足厥阴之井穴;对于火运受阻的情况,可以选择刺激手太阴之所出和手阳明之所入;对于土运受阻的情况,可以选择刺激足太阴之俞;对于金运受阻的情况,可以选择刺激手太阴之所出和手太阳之所入;对于水运受阻的情况,可以选择刺激足少阴之合。
通过岐伯的解答可以看出,《黄帝内经·素问》中的刺法论不仅关注疾病的治疗,更强调了预防的重要性。这对于我们理解中医的整体观念和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