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问曰:刚柔二干,失守其位,使天运之气皆虚乎?与民为病,可得平乎?
岐伯曰:深乎哉问!明其奥旨,天地迭移,三年化疫,是谓根之可见,必有逃门。
假令甲子,刚柔失守,刚未正,柔孤而有亏,时序不令,即音律非从,如此三年,变大疫也。详其微甚,察其浅深,欲至而可刺,刺之。当先补肾俞,次三日,可刺足太阴之所注。又有下位己卯不至,而甲子孤立者,次三年作土疠,其法补泻,一如甲子同法也。其刺以毕,又不须夜行及远行,令七日洁,清净斋戒,所有自来。肾有久病者,可以寅时面向南,净神不乱思,闭气不息七遍;以引颈咽气顺之,如咽甚硬物,如此七遍后,饵舌下津令无数。
假令丙寅,刚柔失守,上刚干失守,下柔不可独主之,中水运非太过,不可执法而定之,布天有余,而失守上正,天地不合,即律吕音异,如此即天运失序,后三年变疫。详其微甚,差有大小,徐至即后三年,至甚即首三年,当先补心俞,次五日,可刺肾之所入。又有下位地甲子辛巳柔不附刚,亦名失守,即地运皆虚,后三年变水疠,即刺法皆如此矣。其刺如毕,慎其大喜欲情于中,如不忌,即其气复散也,令静七日,心欲实,令少思。
黄帝内经·素问·刺法论解析天干地支对疾病影响及相应治疗策略
- 引言
- 黄帝提问与岐伯解答
- 《黄帝内经》背景及其重要性
- 刚柔失守定义
- “刚”与“柔”在中医中意义
- 失守状态对人体健康影响
- 天干地支周期变化
- 三年为一个周期论述
- 天干地支对应季节与气候变化
- 疫病流行与预防措施
- 分析疫情传播机制
- 提出预防措施与生活习惯调整
- 特定年份应对策略
- 甲子年特殊状况详解
- 针对乙丑年具体治疗方法
- 长期病症处理
- 肾脏疾病治疗原则
- 心肾不交症状治疗
- 情绪管理与心理调适
- 大喜欲情影响论述
- 情绪平衡对疾病治疗促进作用
- 结语
- 总结关键信息与建议
- 强调预防胜于治疗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