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令庚辰,刚柔失守,上位失守,下位无合,乙庚金运,故非相招,布天未退,中运胜来,上下相错,谓之失守,姑洗林钟,商音不应也。如此则天运化易,三年变大疫。详其天数,差有微甚,微即微,三年至;甚即甚,三年至。当先补肝俞,次三日,可刺肺之所行。刺毕,可静神七日,慎勿大怒,怒必真气却散之。又或在下地甲子乙未失守者,即乙柔干,即上庚独治之,亦名失守者,即天运孤主之,三年变疠,名曰金疠,其至待时也。详其地数之等差,亦推其微甚,可知迟速耳。诸位乙庚失守,刺法同,肝欲平,即勿怒。
假令壬午,刚柔失守,上壬未迁正,下丁独然,即虽阳年,亏及不同,上下失守,相招其有期,差之微甚,各有其数也。律吕二角,失而不和,同音有日,微甚如见,三年大疫。当刺脾之俞,次三日,可刺肝之所出也。刺毕,静神七日,勿大醉歌乐,其气复散,又勿饱食,勿食生物。欲令脾实,气无滞饱,无久坐,食无太酸,无食一切生物,宜甘宜淡。又或地下甲子丁酉失守其位,未得中司,即气不当位,下不与壬奉合者,亦名失守,非名合德,故柔不附刚,即地运不合,三年变疠,其刺法一如木疫之法。

以下是对《黄帝内经素问·刺法论》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假令庚辰”指的是假设庚子年,庚子年是金运之年起,庚为阳干,辛为阴干,故庚辛相招,金木相克。庚子年天干为金,地支为子,子属水,水克火,故称为“金疫”。金运太过则金气过盛,影响肝木的正常生发,导致肝病发生。

“刚柔失守,上位失守,下位无合”,意味着金运太过,金克木,导致上位(指肝脏)失守,下位(指脾土)无合,也就是脾胃不和,气血运行不畅。这种情况会导致肝病发生,表现为身体虚弱、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

“乙庚金运,故非相招”说明乙庚金运是导致肝病的原因,而不是相互吸引。金气过盛则金克木,影响肝胆的正常功能。

“布天未退,中运胜来,上下相错”描述了当时天运的变化,即上位(指肝)未退,中运(指脾)胜来,上下相错,导致肝病加重。这种情况下,肝病患者需要及时治疗,否则病情会进一步恶化。

“姑洗林钟,商音不应也”指出当时的音乐声调与疾病不符(即商音与肝病不符),这可能暗示了音乐疗法在治疗肝病中的重要性。此外,还提到了三年内会发生大疫,这与当时的瘟疫流行情况相符。

《黄帝内经素问·刺法论》通过描述庚子年金运太过导致的肝病情况,强调了避免疫毒之气对人体的影响。同时,文中还提出了针对不同病症的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医学经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