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令丙寅阳年太过,如乙丑天数有余者,虽交(别本作然)得丙寅,太阴尚治天也;地已迁正,厥阴司地,去岁太阳以作右间,即天太阴而地厥阴,故地不奉天化也。乙辛相会,水运太虚,反受土胜,故非太过,即太簇之管,太羽不应,土胜而雨化,水复即风。此者丙辛失守其会,后三年化成水疫,晚至己巳,早至戊辰,甚即速,微即徐,水疫至也。大小善恶,推其天地数,乃太一游宫。又只如丙寅年,丙至寅且合,应交司而治天,即辛巳未得迁正,而庚辰太阳未退位者,亦丙辛不合德也,即水运亦小虚而小胜,或有复,后三年化疠,名曰水疠,其状如水疫,治法如前。
假令庚辰阳年太过,如己卯天数有余者,虽交得庚辰年也,阳明犹尚治天;地以迁正,太阴司地,去岁少阴以作右间,即天阳明而地太阴也,故地下奉天也。乙己相会,金运太虚,反受火胜,故非太过也,即姑洗之管,太商不应,火胜热化,水复寒刑,此乙庚失守,其后三年化成金疫也,速至壬午,徐至癸未,金疫至也。大小善恶,推本年天数及太一也。又只如庚辰,如庚至辰,且应交司而治天,即下乙未未得迁正者,即地甲午少阴未退位者,且乙庚不合德也,即下乙未柔干失刚,亦金运小虚也,有小胜或无复,后三年化疠,名曰金疠,其状如金疫也,治法如前。

黄帝问曰:“天元九窒,余已知之,愿闻气交,何名失守?”岐伯答曰:“谓其上下升降,迁正退位,各有经论,上下各有不前,故名失守也。”在中医理论中,“气交”指的是天地之间的阴阳五行之气的相互交流和转换。而“失守”是指这种交流或转换出现异常,导致阴阳失衡、五行紊乱的情况。

《素问·本病论》中详细论述了“气交失守”的各种情况及其对人体的影响。例如,如果阳年太过,如丙寅年的阳过于旺盛,而乙丑年的天数不足以平衡这种过剩的阳气,那么即便有相会的机会,由于乙丑年未能迁正,地气仍治于天,就会形成“太阴司地”的局面。这种情况下,地气无法奉天化,即大地无法适应天时的气候变化,从而导致自然界的秩序失调。

文中还提到了庚辰年阳年太过的情况。如果阳明尚治天,而庚辰年阳明未能迁正,地以迁正,太阴司地,这同样会导致地气不能奉天化,即大地无法顺应天时的气候变化,从而形成“土胜而雨化,水复即风”的局面。这种现象与水疫相似,是由于土克水而导致的气候异常现象。

文中还讨论了其他年份“气交失守”的情况,比如庚辰年,庚至辰,且应交司而治天,但由于庚辰年阳明尚治天,太阴司地,去岁少阴以作右间,即地已迁正,厥阴司地,所以出现了“地下奉天”的局面。这种情况同样导致了天地之间的不平衡,从而形成了“金运小虚也”的水疫现象。

《黄帝内经》中的《素问·本病论》通过详细的论述,揭示了“气交失守”在不同年份和情况下的表现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通过对这些情况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医理论中的阴阳五行学说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