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曰:迁正早晚,以命其旨,愿闻退位,可得明哉?
岐伯曰:所谓不退者,即天数未终,即天数有余,名曰复布政故名曰再治天也,即天令如故而不退位也。厥阴不退位,即大风早举,时雨不降,湿令不化。民病温疫、疵、废;风生,民病皆肢节痛,头目痛,伏热内烦,咽喉干,引饮。少阴不退位,即温生春冬,蛰虫早至,草木发生。民病膈热、咽干、血溢、惊骇、小便赤涩、丹瘤疹、疮疡、留毒。太阴不退位,而取寒暑不时,埃昏布作,湿令不去。民病四肢少力、食饮不下、泄注、淋满、足胫寒、阴痿、闭塞、失溺、小便数。少阳不退位,即热生于春,暑乃后化,冬温不冻,流水不冰,蛰虫出见。民病少气、寒热更作、便血、上热、小腹坚满、小便赤沃,甚则血溢。阳明不退位,即春生清冷,草木晚荣,寒热间作。民病呕吐、暴注、食饮不下、大便干燥、四肢不举、目瞑、掉、眩。太阳不退位,即春寒夏作,冷雹乃降,沉阴昏翳,二之气寒犹不去。民病痹厥,阴痿,失溺,腰膝皆痛,温疠晚发。

译文

黄帝问:天元九窒,余已知之,愿闻气交,何名失守?
岐伯答:谓其上下升降,迁正退位,各有经论,上下各有不前,故名失守也。

注释

  1. 黄帝:古代帝王名号,此处指黄帝(轩辕氏),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君主之一。
  2. 天元九窒:指天地间九个重要的空间或方位,如上、中、下三部,以及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3. 气交:指天地之气的交接和变化。
  4. 失守:指天地之气的运行受阻,导致疾病发生。
  5. 升降:指天地之气在上下之间的运动。
  6. 迁正退位:指天地之气在时间上的推移和位置的变化。
  7. 经论:指医学理论中的经络学说。
  8. 阴阳五行学说: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种理论,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阴阳两种基本力量和五行五种基本元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9. 脉象学说:指通过观察脉搏来诊断疾病的方法。
  10. 藏象学说:指通过观察人体脏腑的形态和功能来诊断疾病的方法。
  11. 经络学说:指通过观察人体的经络系统来诊断疾病的方法。
  12. 病因学说:指通过研究疾病的发生原因来诊断疾病的方法。
  13. 病机学说:指通过研究疾病的病理变化来诊断疾病的方法。
  14. 病症:指疾病的症状和表现。
  15. 诊法:指医生通过观察病人的体征和症状来诊断疾病的方法。
  16. 论治:指根据病情的不同,采用不同的治疗手段和方法。
  17. 养生学:指通过调整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来保持身体健康的方法。
  18. 运气学:指研究自然界气候和季节变化对疾病影响的理论。

赏析

《本病论》是《黄帝内经》中的一部分,主要讨论了天地之气的运行规律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通过分析天地之气的升降、迁正退位等变化,岐伯解释了这些变化如何导致疾病的发生。这一部分不仅涉及医学知识,还涵盖了哲学、天文、气象等多个领域的知识,体现了《黄帝内经》的博大精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