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公曰:请问短期。黄帝不应。雷公复问。
黄帝曰:在经论中。
雷公曰:请闻短期。
黄帝曰:冬三月之病,病合于阳者,至春正月脉有死徵,皆归出春。冬三月之病,在理已尽,草与柳叶皆杀,春阴阳皆绝,期在孟春。春三月之病,曰阳杀,阴阳皆绝,期在草干。夏三月之病,至阴不过十日,阴阳交,期在溓水。秋三月之病,三阳俱起,不治自已。阴阳交合者,立不能坐,坐不能起。三阳独至,期在石水。二阴独至,期在盛水。
译文:
雷公问道:请问短期。黄帝没有回答,雷公又问。
黄帝说:在经文中有记载。
雷公说:请让我听听关于短期的。
黄帝说:冬三月的疾病,如果病邪与太阳之气相合,到了春天正月,脉象就表现为死征,这时病情就会归于春气。冬三月的病症,到理气已尽的时候,草木和柳叶都开始凋零死去,到了春季,阴阳之气都会断绝,这个时候应该在孟春。春天三个月的病症,称为阳杀,阴阳之气都会断绝,这个时候应该观察草干时的情况。夏天三个月的病症,到阴气不超过十天的时候,阴气和阳气就会相交,这个时候应该在溓水。秋天三个月的病症,三阳之气同时发生,如果不能及时诊治,病情就会一直不能痊愈,到了这个时候,阴阳相交,就会出现立坐不能自如的情况。如果三阳之中有一气独盛,则期在石水。两阴独盛之时,则期在盛水。
赏析:
这是一篇论述疾病的预后和治疗原则的文章。《内经》是古代中国的一部医学经典,其中《素问》和《灵枢》两部分内容最为重要。《阴阳类论》主要讲述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文章以黄帝和雷公的对话形式展开,首先介绍了“短期”的概念,然后逐一描述了四季中不同病症的症状、特点及治疗方法。通过对四季病症的分析,揭示了阴阳变化的规律及其对疾病的影响。
文章通过具体的病症描述和分析,展示了中医诊断疾病的方法,强调了阴阳学说在中医理论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体现了中医治疗疾病的灵活性和针对性,即根据病情的发展变化来调整治疗方法。
文章还强调了医者的责任和使命,即要及时诊治疾病,防止其恶化,并给予患者适当的关怀和支持。这种人文关怀的理念在当时是非常难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