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在明堂,雷公请曰:臣授业,传之行教以经论,从容形法,阴阳刺灸,汤药所滋,行治有贤不肖,未必能十全。若先言悲哀喜怒,燥湿寒暑,阴阳妇女,请问其所以然者,卑贱富贵,人之形体,所从群下,通使临事以适道术,谨闻命矣。请问有毚愚仆漏之问,不在经者,欲闻其状。
帝曰:大矣。
公请问:哭泣而泪不出者,若出而少涕,其故何也?
帝曰:在经有也。
复问:不知水所从生,涕所出也。
帝曰:若问此者,无益于治也,工之所知,道之所生也。
夫心者,五藏之专精也,目者,其窍也,华色者,其荣也,是以人有德也,则气和于目,有亡,忧知于色。是以悲哀则泣下,泣下水所由生。水宗者,积水也,积水者,至阴也,至阴者,肾之精也。宗精之水所以不出者,是精持之也。辅者裹之,故水不行也。夫水之精为志,火之精为神,水火相感,神志俱悲,是以目之水生也。故谚言曰:心悲名曰志悲,志与心精共凑于目也。是以俱悲则神气传于心,精上不传于志,而志独悲,故泣出也。泣涕者,脑也,脑者,阴也,髓者,骨之充也,故脑渗为涕。志者骨之主也,是以水流而涕从之者,其行类也。夫涕之与泣者,譬如人之兄弟,急则俱死,生则俱生,其志以神悲,是以涕泣俱出而横行也。夫人涕泣俱出而相从者,所属之类也。

以下是对《黄帝内经·素问》中“解精微论”的诗句及其译文、注释和赏析的详细展开:

  1. 诗句及译文
  • 诗句:“哭泣而泪不出者,若出而少涕,其故何也?”
  • 译文:“请问哭泣时眼泪不出来,或者流出的泪水很少,这是什么缘故呢?”
  • 关键词解释
  • 泣不出:指哭泣时无法流出眼泪。
  • 若出而少涕:如果流出的泪水很少。
  1. 注释
  • 心者,五藏之专精也:心是五脏(肝、脾、肺、肾、心)中的精华所在。
  • 目者,其窍也,华色者,其荣也:眼睛是人体的器官,其中光彩是它的荣耀。
  • 是以人有德也,则气和于目:因此,当人有德行时,其气息就会与眼神和谐相称。
  • 有亡,忧知于色:忧虑和知晓都会在眼神上表现出来。
  • 是以悲哀则泣下:因此,悲伤时就会导致哭泣。
  • 夫水宗者,积水也,积水者,至阴也:这里的“水宗”是指身体中像水一样流动的液体,它是至阴,即最阴深的部分。
  • 至阴者,肾之精也:至阴指的是肾脏中的精髓。
  1. 赏析
  • 情感表达:这段对话展示了医生如何通过询问患者的情感状态来诊断疾病,以及如何通过观察患者的外在表现来推断内在状况。
  • 医学理念:文中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念,认为人体各个部分和器官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情绪变化可以影响到身体其他部分的功能。
  • 语言特色:使用了许多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述,如“水宗”和“至阴”,使得文本更加形象和易于理解。
  • 文化意义:这种对话形式在中国医学文献中非常常见,它不仅反映了古代医家的交流方式,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人际关系和情感交流的重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