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公曰:大矣。请问人哭泣而泪不出者,若出而少,涕不从之何也?
帝曰:夫泣不出者,哭不悲也。不泣者,神不慈也。神不慈则志不悲,阴阳相持,泣安能独来。夫志悲者惋,惋则冲阴,冲阴则志去目,志去则神不守精,精神去目,涕泣出也。且子独不诵不念夫经言乎,厥则目无所见。夫人厥则阳气并于上,阴气并于下。阳并于上,则火独光也;阴并于下则足寒,足寒则胀也。夫一水不胜五火,故目盲。是以冲风,泣下而不止。夫风之中目也,阳气内守于精,是火气燔目,故见风则泣下也。有以比之,夫火疾风生乃能雨,此之类也。

【注释】

  1. 雷公:古代医学家,黄帝的弟子。

  2. 大矣:形容事情或问题非常重要,值得深入研究。

  3. 请问人哭泣而泪不出者,若出而少,涕不从之何也?:询问人们为什么哭泣时眼泪不出来,如果出来却很少,鼻涕也不跟着流出是什么原因。

  4. 夫泣不出者:指哭泣的人没有眼泪。

  5. 哭不悲也:指哭泣的人没有悲伤的情绪。

  6. 神不慈也:指精神不慈爱。

  7. 阴阳相持:指阴阳两方保持平衡。

  8. 志不悲:指没有悲伤的心情。

  9. 冲阴:指精神被阴气所冲,即精神空虚。

  10. 志去目:指精神离开了眼睛,即精神失常。

  11. 神不守精:指精神不集中。

  12. 厥则目无所见:指精神失常,导致视力模糊。

  13. 阳并于上:指阳气集中在上部,影响身体其他部位的功能。

  14. 阴并于下:指阴气集中在下部,导致身体寒冷。

  15. 一水不胜五火:指一个水分子不能抵抗五个火分子的力量,比喻力量悬殊太大。

  16. 故目盲:所以导致眼睛失明。

  17. 是以冲风,泣下而不止:因此吹来的风,泪水流个不停。

  18. 是火气燔目:指火气焚烧眼睛。

  19. 故见风则泣下也:所以见到风就流泪了。

  20. 有以比之:可以用它进行比较。

  21. 夫火疾风生乃能雨:这就像火猛烈地燃烧、风迅速地刮起来才能下雨一样。(比喻事物的发生需要一定条件。)

【赏析】

这首诗通过解释“哭泣而泪不出”的问题,阐述了精神与身体的关系,以及阴阳五行的相互作用和平衡。首先,诗中提到“夫泣不出者,哭不悲也”,指出哭泣时如果眼泪不出来,可能是因为情绪不够悲伤;而当情绪过于激动时,则会导致阴阳失衡,进而影响身体健康。其次,诗人通过“且子独不诵不念夫经言乎?厥则目无所见”等句子,进一步解释了阴阳失衡对健康的影响,强调了精神与身体的密切关系。最后,诗人通过对自然界现象的类比,进一步阐释了阴阳五行的相互作用和平衡的重要性。总的来说,这首诗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向读者讲述了人体健康与阴阳五行之间的关系,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和教育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