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嫂叔不亲授,长幼不比肩。
劳谦得其柄,和光甚独难。
周公下白屋,吐哺不及餐。
一沐三握发,后世称圣贤。
君子行
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嫂叔不亲授,长幼不比肩。
劳谦得其柄,和光甚独难。
周公下白屋,吐哺不及餐。
一沐三握发,后世称圣贤。
赏析:
1. 首句“君子防未然”
- 寓意:这句诗表达了君子应该具备的前瞻性思维和预防意识。
- 分析:通过比喻和寓言的形式,诗人曹植借此强调了在面对可能的风险和冲突时,应采取主动预防而非被动应对的态度。这反映了一种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也体现了儒家思想中对“未雨绸缪”的重视。
2. 第二句“瓜田不纳履”
- 寓意:这句诗强调了在公共场合要保持警惕,避免引起不必要的误会或麻烦。
- 分析:此句以瓜田不拾遗为喻,提醒人们即使在看似无害的环境中,也可能隐藏着潜在的风险。这种警觉性是维护个人安全和形象的重要前提。
3. “嫂叔不亲授”
- 寓意:这句话教导人们在处理家庭关系时要遵循正确的顺序和界限,避免因亲情而产生不恰当的行为。
- 分析:“兄友弟恭”是儒家伦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了家庭成员之间的适当界限和尊重。这里的“不亲授”是对传统伦理的具体实践,展现了儒家对于家庭和谐与道德规范的追求。
4. “长幼不比肩”
- 寓意:这句话提倡在社会中应保持平等和正义的原则,反对任何形式的不平等对待。
- 分析:通过对比长者和幼者的行为,诗人强调了年龄不应成为判断行为的依据,每个人都应得到公平对待。这体现了儒家关于“尊老爱幼”的基本价值观,同时也呼吁社会对不同年龄群体的尊重。
5. “劳谦得其柄”
- 寓意:这句诗表达了谦逊和勤奋的重要性,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努力才能掌握关键的能力。
- 分析:诗人通过对“劳谦”的阐述,传达了勤奋工作并保持谦虚态度的重要性。这不仅是对个人品德的要求,也是实现人生目标的必要条件。
6. “和光甚独难”
- 寓意:这句话强调了中庸之道的难以实现,需要极高的智慧和修养来达到。
- 分析:通过将“和光”比作珍贵的明珠,诗人表达了中庸之美的难得和珍贵。这里的“和光”象征着平和与智慧,而“甚独难”则指出了达到这种境界的难度。
7. “周公下白屋”
- 寓意:这句诗赞扬了周公的谦逊与平易近人,以及他能够放下身份地位,直接与百姓沟通的智慧。
- 分析:周公的形象被赋予了高度的道德典范意义,他的谦逊和接地气的行为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榜样。这不仅是对其个人品质的认可,也是对其政治智慧的肯定。
8. “吐哺不及餐”
- 寓意:这句诗描绘了周公为了国家大业,放弃个人休息时间的场景,体现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关怀。
- 分析:通过这一细节的描绘,诗人不仅赞美了周公的伟大情操,也强调了领导者应具备的奉献精神和对事业的执着追求。
9. “一沐三握发”
- 寓意:这句话展示了周公勤政爱民的品质,即使是在短暂的休息时间,也不忘关心百姓的生活。
- 分析:通过对比周公和普通人的生活习惯,诗人强调了官员应有的责任感和为民服务的精神。这也提醒我们,在任何职位上,都应将公众的利益放在首位。
10. “后世称圣贤”
- 寓意:这句话总结了周公的历史地位和他对社会的贡献,成为后世敬仰的对象。
- 分析:周公的形象不仅仅是历史人物,更是一个文化符号,代表着智慧、仁德和卓越的领导力。他的事迹激励着后人不断追求进步和完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