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乃去之,纷泱莽,轨汤洋,流衍溢,历度重渊,跨青天,顾而逌览焉。则有逍遥以永年,无存忽合,散而上臻。霍分离荡,漾漾洋洋,飙涌云浮,达于摇光。直驰骛乎太初之中,而休息乎无为之宫。太初何如?无后无先。莫究其极,谁识其根。邈渺绵绵,乃反复乎大道之所存。莫畅其究,谁晓其根。辟九灵而求索,曾何足以自隆?登其万天而通观,浴太始之和风。漂逍遥以远游,遵大路之无穷。遣太乙而弗使,陵天地而径行。超蒙鸿而远迹,左荡莽而无涯,右幽悠而无方,上遥听而无声,下修视而无章。施无有而宅神,永太清乎敖翔。崔魏高山勃玄云,朔风横厉白雪纷,积水若陵寒伤人。阴阳失位日月隤,地坼石裂林木摧,火冷阳凝寒伤怀。阳和微弱隆阴竭,海冻不流绵絮折,呼吸不通寒伤裂。气并代动变如神,寒倡热随害伤人。熙与真人怀太清,精神专一用意平,寒暑勿伤莫不惊,忧患靡由素气宁。浮雾凌天恣所经,往来微妙路无倾,好乐非世又何争。人且皆死我独生。真人游,驾八龙,曜日月,载云旗。徘徊逌,乐所之。真人游,太阶夷,原辟,天地开。雨蒙蒙、风浑浑。登黄山,出栖迟。江河清,洛无埃,云气消,真人来,惟乐哉!时世易,好乐隤,真人去,与天回。反未央,延年寿,独敖世。望我,何时反?超漫漫,路日远。
大人先生传
大人先生乃去之,纷泱莽,轨汤洋,流衍溢,历度重渊,跨青天,顾而逌览焉。则有逍遥以永年,无存忽合,散而上臻。霍分离荡,漾漾洋洋,飙涌云浮,达于摇光。直驰骛乎太初之中,而休息乎无为之宫。太初何如?无后无先。莫究其极,谁识其根。邈渺绵绵,乃反复乎大道之所存。莫畅其究,谁晓其根。辟九灵而求索,曾何足以自隆?登其万天而通观,浴太始之和风。漂逍遥以远游,遵大路之无穷。遣太乙而弗使,陵天地而径行。超蒙鸿而远迹,左荡莽而无涯,右幽悠而无方,上遥听而无声,下修视而无章。施无有而宅神,永太清乎敖翔。崔魏高山勃玄云,朔风横厉白雪纷,积水若陵寒伤人。阴阳失位日月隤,地坼石裂林木摧,火冷阳凝寒伤怀。阳和微弱隆阴竭,海冻不流绵絮折,呼吸不通寒伤裂。气并代动变如神,寒倡热随害伤人。熙与真人怀太清,精神专一用意平,寒暑勿伤莫不惊,忧患靡由素气宁。浮雾凌天恣所经,往来微妙路无倾,好乐非世又何争。人且皆死我独生。真人游,驾八龙,曜日月,载云旗。徘徊逌,乐所之。真人游,太阶夷,原辟,天地开。雨蒙蒙、风浑浑。登黄山,出栖迟。江河清,洛无埃,云气消,真人来,惟乐哉!时世易,好乐隤,真人去,与天回。反未央,延年寿,独敖世。望我,何时反?超漫漫,路日远。
注释:
- **大人先生**:指孙登,苏门山隐士。
- **苏门山**:中国历史上著名的道家修炼圣地,位于今天的浙江境内。
- **大人先生尝居苏门之山**:阮籍曾在苏门山隐居修炼,与孙登有过深入的交往。
- **苏门先生**:古代对隐士的一种尊称。
- **苏门山隐士**:指居住在苏门山的隐士。
- **《帝都》《君德》《相术》**:指阮籍的三篇关于帝王治理、君主品德和相术的文章。
- **买舟金陵**:购买船只前往南京。
- **吴越**:泛指江南地区,包括江苏南部、浙江北部等地。
- **与侯方镇、方域为忘形之友**:《晋书·阮籍传》记载,阮籍与侯方域、方镇等人结为深厚的友谊,彼此之间没有形式上的拘束,关系亲密如兄弟。
- **野鹿居士**:阮籍自号“野鹿居士”,表示他追求自然、自由的生活方式。
赏析:
《大人先生传》是阮籍的作品之一,通过描绘大人先生的高洁形象及其对自然的热爱和追求,展现了一种超越世俗的理想境界。文章通过对大人先生与孙登的对话形式展开,通过对话传达了老庄哲学的思想精髓。文中的“大人先生”不仅仅是一个具体的人物形象,更是代表了追求自然、自由生活的人们的精神象征。
原文及翻译:
大人先生乃去之,纷泱莽,轨汤洋,流衍溢,历度重渊,跨青天,顾而逌览焉。则有逍遥以永年,无存忽合,散而上臻。霍分离荡,漾漾洋洋,飙涌云浮,达于摇光。直驰骛乎太初之中,而休息乎无为之宫。太初何如?无后无先。莫究其极,谁识其根。邈渺绵绵,乃反复乎大道之所存。莫畅其究,谁晓其根。辟九灵而求索,曾何足以自隆?登其万天而通观,浴太始之和风。漂逍遥以远游,遵大路之无穷。遣太乙而弗使,陵天地而径行。超蒙鸿而远迹,左荡莽而无涯,右幽悠而无方,上遥听而无声,下修视而无章。施无有而宅神,永太清乎敖翔。崔魏高山勃玄云,朔风横厉白雪纷,积水若陵寒伤人。阴阳失位日月隤,地坼石裂林木摧,火冷阳凝寒伤怀。阳和微弱隆阴竭,海冻不流绵絮折,呼吸不通寒伤裂。气并代动变如神,寒倡热随害伤人。熙与真人怀太清,精神专一用意平,寒暑勿伤莫不惊,忧患靡由素气宁。浮雾凌天恣所经,往来微妙路无倾,好乐非世又何争。人且皆死我独生。真人游,驾八龙,曜日月,载云旗。徘徊逌,乐所之。真人游,太阶夷,原辟,天地开。雨蒙蒙、风浑浑。登黄山,出栖迟。江河清,洛无埃,云气消,真人来,惟乐哉!时世易,好乐隤,真人去,与天回。反未央,延年寿,独敖世。望我,何时反?超漫漫,路日远。
此文通过描写大人先生的形象和行为,展现了其超凡脱俗的品质和追求自然、自由生活的精神。文章结构严密,语言优美,充满了哲理性的思考和深刻的人生感悟。它不仅反映了作者对于自然和社会的看法,也体现了他对于人生的深刻理解和追求。
译文:
大人先生离开世间而去,他漫步在茫茫的世界中,行走在广阔的道路上。他经历着风雨交加的时光,历经岁月变迁的考验。他跨过青天之上,俯瞰大地之下,享受着逍遥自在的生活。他追求的是永恒与宁静的境界,不受世俗的束缚和影响。他与造物同体,天地并存,飘荡于宇宙之间,与道一同成全。他的行动和存在超越了物质形态的限制,成为了一种永恒的存在。
解析:
1. **主题思想**:本文通过描述大人先生的言行举止,展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他追求的是超越物质世界的永恒和宁静,不受世俗的束缚和影响。
2. **写作手法**:文章采用了赋体散文的形式进行叙述,通过具体的场景描绘和情感表达,使得文章具有很强的画面感和感染力。同时,文章中穿插了许多历史典故和哲理性的思考,使得文章更加深邃和富有内涵。
3. **文化背景**:阮籍生活在魏晋时期,这一时期的社会风气相对开放,文人士大夫们更加注重个人情感和个性的展现。阮籍的作品中常常流露出他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4. **艺术特色****
- 文章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大人先生乃去之”、“大人先生尝居苏门之山”,通过这些生动的比喻和象征,使得文章更加形象和生动。
- 文章的语言优美流畅,充满了诗性和哲理性。例如,“若之云尚何通哉!夫大人者,乃与造物同体,天地并生,逍遥浮世,与道俱成”等句子,表达了大人先生超然物外、与道合一的精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