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植言:臣闻士之生世,入则事父,出则事君。事父尚于荣亲,事君贵于兴国。故慈父不能爱无益之子,仁君不能畜无用之臣。夫论德而授官者,成功之君也;量能而受爵者,毕命之臣也。故君无虚授,臣无虚受;虚授谓之谬举,虚受谓之尸禄。诗之素餐,所由作也。昔二虢不辞两国之任,其德厚也;旦奭不让燕鲁之封,其功大也。
今臣蒙国重恩,三世于今矣。正值陛下升平之际,沐浴圣泽,潜润德教,可谓厚幸矣。而位窃东藩,爵在上列,身被轻暖,口厌百味,目极华靡,耳倦丝竹者,爵重禄厚之所致也。退念古之受爵禄者,有异于此,皆以功勤济国,辅主惠民。今臣无德可述,无功可纪,若此终年,无益国朝,将挂风人彼己之讥。是以上惭玄冕,俯愧朱绂。
方今天下一统,九州晏如,顾西尚有违命之蜀,东有不臣之吴。使边境未得税甲,谋士未得高枕者,诚欲混同宇内,以致太和也。故启灭有扈而夏功昭,成克商奄而周德著。今陛下以圣明统世,将欲卒文武之功,继成康之隆。简良授能,以方叔邵虎之臣,镇卫四境,为国爪牙者,可谓当矣。然而高鸟未挂于轻缴,渊鱼未悬于钩饵者,恐钓射之术,或未尽也。昔耿弇不俟光武,亟击张步,言不以贼遗于君父也。故车右伏剑于鸣毂,雍门刎首于齐境,若此二子,岂恶生而尚死哉?诚忿其慢主而陵君也。夫君之宠臣,欲以除害兴利,臣之事君,必以杀身静乱,以功报主也。昔贾谊弱冠,求试属国,请系单于之颈而制其命;终军以妙年使越,欲得长缨占其王,羁致北阙。此二臣岂好为夸主而耀世俗哉?志或郁结,欲逞才力输能于明君也。昔汉武为霍去病治第,辞曰:“匈奴未灭,臣无以家为?”固夫忧国忘家,捐躯济难,忠臣之志也。
求自试表
表达忠心与追求自我价值的表文
- 引言:臣植之言及士之生世
- 陈述背景及意义
- 分析“入则事父,出则事君”理念
- 探讨慈父与仁君对子女和臣子的不同期望
- 论述臣子应尽义务:荣亲与兴国
- 详细解析荣亲之义与兴国安邦的重要性
- 对比古今社会变迁中责任与使命的转变
- 讨论如何平衡个人与国家的利益
- 揭示现实困境与自我反思
- 描述臣子现状及其所面临的道德困境
- 分析臣子自身缺乏成就与贡献的原因
- 探讨如何克服困难并实现个人价值
- 表达忠诚与决心:自试之心与报国之志
- 阐述臣子自试的迫切性与重要性
- 描述臣子对于忠诚与报国的坚定信念
- 讨论如何通过实践行动来证明忠诚
- 总结与展望:臣子的责任与使命
- 回顾全文核心观点与思想
- 强调臣子在国家发展中的角色与作用
- 展望未来臣子应有的发展路径与目标
- 附录:相关历史典故与文化背景介绍
- 简要介绍《论语》等古籍中的相关内容
- 解释古代文化背景下臣子职责的理解
- 讨论如何将历史经验与现代价值观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