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昔从先武皇帝,南极赤岸,东临沧海,西望玉门,北出玄塞,伏见所以行军用兵之势,可谓神妙矣。故兵者不可预言,临难而制变者也。志欲自效于明时,立功于圣世。每览史籍,观古忠臣义士,出一朝之命,以殉国家之难,身虽屠裂,而功铭著于景锺,名称垂于竹帛,未尝不拊心而叹息也。臣闻明主使臣,不废有罪。故奔北败军之将用,秦鲁以成其功;绝缨盗马之臣赦,楚赵以济其难。臣窃感先帝早崩,威王弃代,臣独何人,以堪长久?常恐先朝露,填沟壑,坟土未干,而身名并灭。臣闻骐骥长鸣,伯乐昭其能;卢狗悲号,韩国知其才。是以效之齐楚之路,以逞千里之任,试之狡兔之捷,以验搏噬之用。今臣志狗马之微功,窃自惟度,终无伯乐韩国之举,是以于邑而窃自痛者也。夫临博而企竦,闻乐而窃抃者,或有赏音而识道也。昔毛遂,赵之陪隶,犹假锥囊之喻,以寤主立功;何况巍巍大魏多士之朝,而无慷慨死难之臣乎!

诗句:
臣昔从先武皇帝,南极赤岸,东临沧海,西望玉门,北出玄塞,伏见所以行军用兵之势,可谓神妙矣。 故兵者不可预言,临难而制变者也。 志欲自效于明时,立功于圣世。
译文:
我过去曾跟随先父武皇帝,南边是赤岸,东边是大海,西边是玉门关,北边是通往北疆的要塞。我看到了军队出征作战的策略和气势,可以说是非常精妙的。所以战争是不可预知的,是在面临危机时临时改变策略的军队。我有志在明朝为国效力,为圣明的盛世做出自己的贡献。
注释:

  • 臣:自称,表明自己是臣民。
  • 昔:以前,指过去的事情。
  • 从:跟随,此处表示追随、学习。
  • 南极:最南边,形容地理位置的最南端。
  • 赤岸:红色的沙滩或者海岸线,形容地理位置的南方。
  • 东临沧海:面向东海,形容地理位置的东方。
  • 西望玉门:向西看玉门关,玉门关是古代西域的重要关隘,位于今天的甘肃省敦煌市境内。
  • 北出玄塞:向北出走,玄塞是古代北方的边塞。
  • 伏见:暗中看到或发现。
  • 所以:因此,用来引导下文的内容。
  • 行军用兵之势:指军队出征作战的战术和战略形势。
  • 可:可以,能。
  • 兵者:军事家,这里指从事军事行动的人。
  • 未:没有。
  • 预言:预先知道未来的情况,这里是指对战争的预测。
  • 临难而制变者:面对危难时能够临时应变的人。
  • 志欲自效于明时:有志向为国家效力,希望在明朝时期有所建树。
  • 立功于圣世:在圣明的时代立下战功,为后世留下功绩。
  • 史籍:史书典籍。
  • 古忠臣义士:古代忠诚勇敢的大臣和有气节的志士。
  • 殉国家之难:为了国家的危难而死,这里的“殉”是牺牲的意思。
  • 身虽屠裂:即使被斩首分裂,形容不怕死。
  • 名铭著于景锺:名字被刻在宗庙的钟上,作为纪念。
  • 垂(chuí)于竹帛:流传于竹简和丝绸上,形容名声远扬。
  • 未尝不拊心而叹息也:从来没有不为此感到心痛而叹息的。
  • 明主使臣:明智的君主会给予臣子机会。
  • 不废有罪:即使有罪也不废弃使用。
  • 奔北败军之将用:战败的军队中的将领被重用。
  • 秦鲁以成其功:秦国和鲁国通过这样的方式完成了他们的功业。
  • 绝缨盗马之臣赦:曾经有过背叛行为的臣子被赦免。
  • 楚赵以济其难:楚国和赵国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他们渡过了困难。
  • 效之齐楚之路,以逞千里之任:效仿齐国和楚国的道路来施展千里马的能力。
  • 试之狡兔之捷,以验搏噬之用:试验一下狡猾的动物的敏捷性,检验它们捕捉食物的能力。
  • 于邑:在乡里,地方上的官员或贵族。
  • 窃自痛:私自感到痛心。
  • 临博而企竦,闻乐而窃抃(biàn):临摹着玩乐的场景,听到音乐就暗自鼓掌。
  • 毛遂:战国时期赵国人,他的朋友信陵君(魏王)想要联合各国共同抗秦,但是魏国内部意见不合。信陵君派毛遂去说服他们。毛遂站在平原君的帐前大声说:“合纵的事必须立刻决断,现在不去,后悔就没有机会啊!”于是平原君听从了他的话并答应联合其他五国共同抗秦,最终取得了成功。后来人们就用这个故事来比喻有胆量、有魄力的人敢于当机立断,果断行动。
  • 韩:指韩国,战国七雄之一。

赏析:
本诗是作者对自己一生经历的描述,表达了他对国家和军队的热爱以及个人对于忠诚和勇敢的看法。通过对自己从军的经历和感受,表达了一种渴望为国家尽忠尽孝的情感,同时也体现了他对战争的看法和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