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臣居外,非不厚也;而寝不安席,食不遑味者,伏以二方未克为念。伏见先武皇帝武臣宿兵,年耆即世者有闻矣;虽贤不乏世,宿将旧卒,犹习战也。窃不自量,志在效命,庶立毛发之功,以报所受之恩。若使陛下出不世之诏,效臣锥刀之用,使得西属大将军,当一校之队,若东属大司马,统偏师之任。必乘危蹑险,骋舟奋骊,突刃触锋,为士卒先。虽未能禽权馘亮,庶将虏其雄率,歼其丑类,必效须臾之捷,以灭终身之愧,使名挂史笔,事列朝荣,虽身分蜀境,首悬吴阙,犹生之年也。如微才不试,没世无闻,徒荣其躯而丰其体,生无益于事,死无损于数,虚荷上位而忝重禄,禽息鸟视,终于白首,此徒圈牢之养物,非臣之所志也。流闻东军失备,师徒小衄,辍食弃餐,奋袂攘衽,抚剑东顾,而心已驰于吴会矣。
【诗句】
今臣居外,非不厚也;而寝不安席,食不遑味者,伏以二方未克为念。
【译文】
我目前身在外地任职,这并非是待遇不丰厚。然而夜不能睡,餐饭不香,这是因为心中挂念着国家未能平定的事情。
【关键词】
“伏以二方未克为念” - 表示忧虑和思考国家未平定之事。
“今臣居外” - 表达自己身在他乡,无法直接参与国事。
“寝不安席” - 描述内心忧虑导致的失眠。
“食不遑味” - 表达因心事重重而影响食欲,形容心情沉重。
“伏” - 表示谦逊地自我反思或担忧。
“吴会” - 指代吴国的都城建业。
【赏析】
此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未平的深切忧虑以及对自身处境的无奈之情。通过简洁的语言,传达了对国家的忠诚和忧国之心。诗人虽身处异地,但心系国家安危,时刻思念着战事的发展。其情感真挚,表达了一种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和责任感。
【诗句】
伏见先武皇帝武臣宿兵,年耆即世者有闻矣;虽贤不乏世,宿将旧卒,犹习战也。窃不自量,志在效命,庶立毛发之功,以报所受之恩。
【译文】
我看到前朝先武帝时代的武将,年纪已经很大去世的人很多,虽然都是贤能之人但仍然不乏其人。那些经验丰富的老将们,依然熟悉作战。我不自量力,立志为国家效力,希望能够立下微小的功劳,报答君王给予的恩德。
【关键词】
“伏见” - 表示看到或者听说某件事。
“先武皇帝” - 指古代的一位皇帝,这里特指先帝。
“武臣” - 指英勇的将领。
“年耆即世者有闻矣” - 指那些年纪已高去世的人很多。
“虽贤不乏世” - 即使再贤能的人也不会因此而缺乏。
“宿将旧卒” - 指经验丰富、曾经服役的老将。
“窃不自量” - 表示没有估量自己的能力。
“效命” - 指竭尽忠贞为君主效劳。
“庶立毛发之功” - 意思是希望建立微小的功劳。
“报所受之恩” - 报答所受到的恩德。
【赏析】
诗人通过观察历史中的将军们,意识到虽然年岁已高但仍有不少优秀的将领仍在前线奋战,从而表达了对那些仍坚持战斗的老将的敬仰及对自己可能无法亲自上阵参战的遗憾。同时,诗人也借此表达了自己渴望为国家贡献微薄之力的愿望,以及对国家未来的期待和希望。这种情感体现了诗人深厚的爱国情操和对责任的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