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朱泣岐路,墨子悲染丝。

揖让长离别,飘飖难与期。

岂徒燕婉情,存亡诚有之。

萧索人所悲,祸衅不可辞。

赵女媚中山,谦柔愈见欺。

嗟嗟涂上士,何用自保持?

这首诗是《咏怀八十二首》(其二十三)的最后一句,共四句。下面是逐句释义和赏析:

  1. 杨朱泣岐路,墨子悲染丝。
    注释:杨朱,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和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主张“无为而治”。这里指代的是他在岐山(今陕西省岐山县附近)的离别之痛和在染丝过程中的痛苦。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倡兼爱和非攻的理念。这里的“悲染丝”可能是指墨子在染丝过程中所感受到的情感上的困扰和痛苦。

  2. 揖让长离别,飘飖难与期。
    注释:揖让,古代的一种礼节,表示尊敬和谦让。长离别,长时间分别。这里的“难与期”表达了诗人对即将到来的离别感到无可奈何和难以预料的心情。

  3. 岂徒燕婉情,存亡诚有之。
    注释:燕婉情,指夫妻之间亲密无间的感情。这里诗人强调,即使感情如此深厚,也难免会面临生离死别的现实,这是无法避免的。

  4. 萧索人所悲,祸衅不可辞。
    注释:萧索,形容萧条凄凉的景象。这里诗人通过萧索来表达人们对生活的感慨和哀叹。祸衅,指灾祸和不幸。诗人认为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困难和不幸,这些是无法逃避也无法推卸责任的。

  5. 赵女媚中山,谦柔愈见欺。
    注释:赵女,指赵国的美女。她为了追求利益而向中山王献媚求宠。这里诗人用赵女的故事来讽刺那些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出卖朋友和原则的人。

  6. 嗟嗟涂上士,何用自保持?
    注释:涂上士,意指在仕途上努力向上的人。这里诗人以“涂上士”为喻,表达了对于那些在官场中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择手段的人的讽刺和批评。他认为这些人没有必要刻意去保护自己的地位和利益,因为真正的强者不会因为一时的利益而失去尊严和原则。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杨朱、墨子等人的生活和遭遇的描述,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命运多舛的感受和思考。诗人用燕婉之情、亡国之悲等词语,深刻地描绘了人们在面对生离死别时的痛苦和无奈。同时,诗中还通过赵女的故事,讽刺了那些为了个人利益而牺牲原则和友谊的人。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充满了对人生的深深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