鸴鸠飞桑榆,海鸟运天池。
岂不识宏大,羽翼不相宜。
扶摇安可翔,不若栖树枝。
下集蓬艾间,上游园圃篱。
但尔亦自足,用子为追随。
这首诗是《咏怀八十二首》中的第二十六首,诗人以鸴鸠和海鸟为比喻,表达了对人生道路选择的思考。下面是逐句释义:
- 鸴鸠飞桑榆,海鸟运天池。
- “鸴鸠”指的是一种小鸟,这里用它来比喻自己,因为鸴鸠常常在桑树和榆树之间飞翔。
- “海鸟”通常指大鹏鸟,这里用来比喻诗人想要达到的高度或境界。
- “飞桑榆”意指在晚年时依然能够飞翔,象征着不屈的精神。
- “运天池”暗示了追求高远的目标或理想。
- 岂不识宏大,羽翼不相宜。
- “岂不识”表示是否明白,“宏大”在这里可能是指宏伟的目标或伟大的志向。
- “羽翼不相宜”意味着个人的能力或条件与追求的目标不相符合。
- 扶摇安可翔,不若栖树枝。
- “扶摇”通常用来比喻迅速上升,这里可能是说快速上升是不可能的,或者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
- “安可翔?”是一个反问句,表明诗人对于无法实现的愿望的无奈。
- “不若栖树枝”意味着不如安于现状或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位置。
- 下集蓬艾间,上游园圃篱。
- “下集”可能指退隐或结束某种活动,“蓬艾间”可能是指一个简陋的地方,如草屋或茅舍。
- “上游园圃篱”则可能意味着回到简单、宁静的生活,远离纷扰。
- 但尔亦自足,用子为追随。
- “但尔”指你,“自足”意味着满足现状,不需要别人的陪伴或追随。
- “用子为追随”表示虽然你可能有自己的满足,但我仍然愿意跟随你,为你的事业或生活做出贡献。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鸴鸠和海鸟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道路选择的思考。鸴鸠在晚年还能飞翔,而海鸟却只能在天池中盘旋。这暗示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慨和对理想的追求。他并不追求与自己的能力相匹配的目标,而是希望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位置并为之奋斗。即使不能像鸴鸠那样自由飞翔,他仍然愿意为他人或目标做出贡献。这首诗体现了诗人对现实和理想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生活的积极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