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风振四野,回云荫堂隅。

床帷为谁设,几杖为谁扶?

虽非明君子,岂暗桑与榆?

世有此聋聩,芒芒将焉如?

翩翩从风飞,悠悠去故居。

离麾玉山下,遗弃毁与誉。

诗句释义

  • 惊风振四野:风声大作,震撼了整个大地。
  • 回云荫堂隅:云气盘旋,遮蔽了堂屋的角落。
  • 床帷为谁设:床上的帷帐是为谁准备的呢?
  • 几杖为谁扶:手杖是给谁使用的呢?
  • 虽非明君子:虽然我不是一位光明磊落的君子。
  • 岂暗桑与榆:难道我比这些树木还要暗昧不清吗?
  • 世有此聋聩:世上竟然有这样的耳聋之人。
  • 芒芒将焉如:这又该怎么办呢?
  • 翩翩从风飞:如同蝴蝶般随着风起舞。
  • 悠悠去故居:慢慢地离开自己的住所。
  • 离麾玉山下:离开了指挥的位置在玉山之下。
  • 遗弃毁与誉:抛弃了赞誉和诋毁。

译文

一阵狂风席卷了田野,天空的回云也遮挡住了我的庭院角落。
床帷是为谁而设,手杖又是为了谁而扶?
尽管我并不是一个光明磊落的君子,难道那些树木比我更暗昧不清?
世上竟有这样耳聋的人,面对这样的情况我该怎么办?
我如同蝴蝶一般随风而起舞,慢慢地离开了自己的旧居。
离开了指挥的位置在玉山之下,抛弃了赞誉与诋毁。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世事的困惑。诗中的“惊风”、“回云”等自然现象被用来象征人生的无常和变幻,而床帷、手杖则代表了生活中的一些具体物品或人物。诗人通过对比自己与周围的环境,表达了自己的无奈和彷徨。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社会现实的观察和思考,通过讽刺那些看似明智实则糊涂的人们,诗人表达了对社会中某些人的不满和批评。整体上,这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