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五脏各有声、色、臭、味、液,皆可晓知以不?
然:《十变》言:肝色青,其臭臊,其味酸,其声呼,其液泣;心色赤,其臭焦,其味苦,其声言,其液汗;脾色黄,其臭香,其味甘,其声歌,其液涎;肺色白,其臭腥,其味辛,其声哭,其液涕;肾色黑,其臭腐,其味咸,其声呻,其液唾。是五脏声、色、臭、味、液也。
五脏有七神,各何所藏那?
然:脏者,人之神气所舍藏也。故肝藏魂,肺藏魄,心藏神,脾藏意与智,肾藏精与志也。
诗句中,五脏各有的声、色、臭、味和液指的是:1. 肝:青(色泽)、臊(气味)、液(体液);2. 心:赤(色泽)、焦(气味)、汗(体液)和血;3. 脾:黄(色泽)、香(气味)、声(语言)、涎(体液);4. 肺:白(色泽)、腥(气味)、涕(体液);5. 肾:黑(色泽)、甘(气味)、粪(排泄物)。这些概念在中医学中非常重要,它们不仅有助于了解人体内部的生理功能,还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五脏各有所藏
《十变》所述的五脏所藏:“肝色青,其臭腐,其味甘酸,其声呼,其液泣;心色赤,其臭焦,其味甘苦,其声言,其液汗;脾色黄,其臭香,其味甘辛,其声歌,其液涎;肺色白,其臭腥,其味甘辣,其声哭,其液涕;肾色黑,其臭腐,其味甘咸,其声呻,其液唾。”
五脏七神与所藏颜色的关系:肝藏魂,其色青,代表视觉感知;心藏神,其色赤,代表听觉感知;脾藏意,其色黄,代表嗅觉感知;肺藏魄,其色白,代表味觉感知;肾藏志,其色黑,代表触觉感知。这种对五脏颜色的具体描述,不仅反映了古代医学对人体感官与内脏功能关联的认识,也体现了中医独特的色彩与脏腑对应理论。
五脏的声、色、臭、味和液
- 肝脏与青色和臊味:肝主疏泄,具有调畅气机的作用,其声音高亢,面色青,气味臊,这些都表明了肝脏在中医理论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它与其他脏腑之间的密切联系。
- 心脏与红色和焦气味:心主血脉,推动血液运行,其声音宏亮,面色赤,气味焦,显示了心脏的功能及其在维持生命活动中的中心地位。
- 脾脏与黄色和香气:脾主运化,是气血生化之源,其颜色黄,气味香,声音洪亮,说明脾在消化吸收和转化营养的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 肺部与白色和腥味:肺主呼吸,负责吸入清气和呼出浊气,其颜色白,气味腥,声音清亮,揭示了肺在气体交换和调节中的独特功能。
- 肾脏与黑色和甘味:肾藏精,主生长、发育、生殖等功能,其颜色黑,气味甘,声音细微,强调了其在保持生命活动和促进身体成长中的重要性。
通过对《难经·论脏腑》的学习,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中医关于五脏与六腑的理论。这些脏腑不仅是构成人体的基本单位,而且各自具备独特的功能,共同协作维持人体的健康状态。通过进一步学习和研究这些内容,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中医文化的独特魅力及其在现代医学领域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