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经言,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脉而知之谓之巧。何谓也?
然:望而知之者,望见其五色,以知其病。闻而知之者,闻其五音,以别其病。问而知之者,问其所欲五味,以知其病所起所在也。切脉而知之者,诊其寸口,视其虚实,以知其病,病在何脏腑也。经言,以外知之曰圣,以内知之曰神,此之谓也。

【解析】

此题考查对文言实词、虚词的把握。考生要注意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的积累和理解,同时还要注意特殊句式的正确运用等。

(1)“经言”,古时称医书为“经”。《黄帝内经》是古代医学经典著作之一,由《素问》和《灵枢》两部分构成,故称“内经”。

(2)“望而知之者,望见其五色,以知其病”,意思是:通过观察病人的脸色,可以诊断疾病。这里的“色”是名词,指脸色;“知”是动词,了解、识别的意思。

(3)“闻而知之者,闻其五音,以别其病”,意思是:通过听诊病人的五音,可以辨别疾病。这里的“音”是名词,指声音;“别”是动词,区别、辨识的意思。

(4)“问而知之者,问其所欲五味,以知其病所起所在也”,意思是:通过询问病人想要吃的食物的味道,可以知道疾病的发生部位。这里的“所”是代词,指“想要”;“五味”是名词,泛指各种滋味的食物;“起”是动词,发生的意思;“位”是名词,部位;“也”是语气副词,表陈述、说明。

(5)“切脉而知之者,诊其寸口,视其虚实,以知其病,病在何脏腑也”,意思是:通过切脉搏动来了解病情,医生会诊察患者的手腕上的脉搏,根据脉搏的盛衰情况来判断患者身体内部脏腑的病变情况。这里的“脉”是名词,指脉搏;“诊”是动词,诊断的意思;“寸口”是名词,即手腕上动脉跳动的部位;“视”是动词,察看、检查的意思;“虚”是形容词,虚弱的意思;“实”是形容词,充实、结实的意思;“脏腑”是名词,指人体的内脏器官。

(6)《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有关中医的理论专著,奠定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础。该书分为《素问》和《灵枢》两部分。《素问》又称《太素》、《黄帝内经素问》,简称《素问》,主要论述了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病因病机、病证防治等方面的内容。

【答案】

(1)古时称医书为“经”。《黄帝内经》是古代医学经典著作之一,由《素问》和《灵枢》两部分构成。

(2)“色”是名词,指脸色;“知”是介宾短语作状语,表示方式;“病”是动词的使动形式。

(3)“音”是名词,指声音;“别”是动词,区别、辨识的意思。

(4)“所”是代词,指“想要”;“五味”是名词,泛指各种滋味的食物;“起”是动词,发生的意思;

“位”是名词,部位;“也”是语气副词,表陈述、说明。

(5)“脉”是名词,指脉搏;(“诊”“视”“虚”“实”分别是动词,分别译为:诊察、察看、空虚、充实)。

(6)《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有关中医的理论专著,奠定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础。该书分为《素问》和

《灵枢》两部分。《素问》又称《太素》《黄帝内经素问》,简称《素问》,主要论述了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病因病机

、病证防治等方面的内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