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五脏六腑,皆有井、荥、俞、经、合,皆何所主?
然:经言所出为井,所流为荥,所注为俞,所行为经,所入为合。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俞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此五脏六腑井、荥、俞、经、合所主病也。

【注释】

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皆:指五脏六腑及其所属的井荥俞经合穴。井:指脏腑之气初出体表的部位,如心包经的大陵穴等。荥:指经气所入之处,如手太阴肺经的中府穴等。俞:指经气所注之处,如足厥阴肝经的期门穴等。经:指经气的通路。合:指经气终止之处,如任脉的会阴穴等。

【译文】

难经·论穴道·六十八难说:五脏六腑,都有井、荥、俞、经、合,它们都主治什么病?

然:经书中说,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俞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这是五脏六腑井、荥、俞、经、合的主治病症。

【赏析】

《难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经典医书,由东汉时期的医学家王冰整理而成。《难经》共分六十篇,其中《难经·论穴道》是其内容之一,记载了人体穴位的相关知识。本文主要介绍了五脏六腑及其所属井、荥、俞、经、合穴的主治病症,对后世针灸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文章明确指出了五脏六腑及其所属的井、荥、俞、经、合穴的名称和主治病症。例如,心包经的大陵穴主治心下满;手太阴肺经的中府穴主治身热;足厥阴肝经的期门穴主治身体重节痛等。这些知识对于理解人体穴位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通过对五脏六腑的主治病症的描述,展示了中医对人体生理功能的认识。例如,心包经的井穴主治心下满,说明心脏在中医理论中承担着调节体内气血的作用;手太阴肺经的荥穴主治身热,表明肺部在中医理论中与呼吸系统密切相关;足厥阴肝经的俞穴主治身体重节痛,说明肝脏在中医理论中与肝胆系统的运作密切相关。这些描述反映了中医对人体各脏腑器官功能的独特见解。

文章还通过举例说明了五脏六腑井、荥、俞、经、合穴的主治病症。这些例子不仅丰富了我们对中医穴位知识的认识,也为我们提供了实际操作中的经验借鉴。例如,手太阴肺经的中府穴主治身热,提示我们在治疗发热性疾病时可以尝试使用该穴位;足厥阴肝经的期门穴主治身体重节痛,说明我们在治疗关节疼痛时可以考虑采用该穴位进行治疗。

《难经·论穴道·六十八难》是一篇关于五脏六腑及井、荥、俞、经、合穴知识的宝贵文献。它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关于人体穴位的基础知识,还通过举例的方式展现了中医对人体各脏腑器官的认识和应用。这对于我们理解和学习中医文化具有一定的帮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