曰:经言,虚者补之,实者泻之,不实不虚,以经取之,何谓也?
然: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当先补之,然后泻之。不实不虚,以经取之者,是正经自生病,不中他邪也,当自取其经,故言以经取之。
诗句
经言,虚者补之,实者泻之,不实不虚,以经取之,何谓也?
这句诗提出了中医中治疗疾病的原则——根据疾病的虚实性质来进行治疗。”虚者”指的是身体虚弱,功能不足;”实者”则指体壮实,功能旺盛。如果体内有“虚”的倾向,就使用补法(如中药或针灸)进行调养;如果体内有“实”的倾向,就使用泻法(如用泻药或针刺)进行处理。对于既不属于“虚”也不属于“实”的情况,中医会采取一种中庸之道,通过调理来达到平衡状态。
译文
中医治疗的原则是:如果人体内部虚弱,需要补充其气血能量,这时就应当使用滋补的药物或方法进行治疗。相反,如果人体内部过于强壮,需要消耗其能量,这时就应该采用泻下的方法,比如服用泻药或进行针刺等手段。对于那些既不属于虚弱也不属于过强的情况,中医主张通过调和的方式来保持身体的平衡状态,即使用温和的调理手法。
注释
- 经言:根据古典医学文献的说法。
- 虚者补之:虚弱的人需要用补益的方法来治疗。
- 实者泻之:强壮的人需要用泻下的方法来治疗。
- 不实不虚:既不明显虚弱也无明显强壮的情况。
- 以经取之:按照经络系统的原理来进行治疗。
- 何谓也?:这是在询问为什么要采取这样的治疗原则。
赏析
这首诗体现了中医治疗原则中的“因人制宜”,即根据个体的体质状况来制定治疗方案。中医理论认为,人体的健康状态是由阴阳平衡和脏腑功能协调决定的。因此,治疗时不仅要看症状的表象,还要考虑患者的体质和整体健康状况。这种辨证施治的理念是中医学的核心之一,也是其区别于西医学的一个显著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