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列子·汤问·愚公移山
操蛇之神听到后,害怕他的行动不会停止,便告诉了天帝。天帝被他的诚心感动了,命令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两座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边,一座放在雍州的南边。从那时起,冀州的南部,汉朝的阴面,就没有高山阻隔了。
注释:
- 列子(列御寇):战国时期思想家、道家代表人物之一,其著作《列子》一书记载了许多古代寓言故事,其中包含了许多关于智慧的故事。
- 汤问:这里的“汤”指的是商朝时期的君主汤王,而“问”则表示询问的意思。在这里,可能是引用自《列子》中的某个寓言故事。
- 愚公移山:这是《列子》中的一个著名故事,讲述了一个名叫愚公的老人,决心将两座大山搬走的故事。这个故事表达了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
- 操蛇之神:传说中能够操纵蛇的神祗,代表着邪恶的力量或威胁。
- 告之于帝:向天帝报告或告知。
- 感其诚:被愚公的诚心所感动。
- 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命令夸娥氏的两个儿子来搬运两座大山。
- 厝:放置。
- 朔东:朔方的东边,指北方的山。
- 雍南:雍州的南边,指南方的山。
- 无陇断焉: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译文:
操蛇之神听说后,害怕他的行动不会停止,便告诉了天帝。天帝被他的诚心感动了,命令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两座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边,一座放在雍州的南边。从此,冀州的南部,汉朝的阴面,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愚公移山故事的叙述,展现了坚持和毅力的重要性。故事中的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品质。同时,诗中所提到的“操蛇之神”、“天帝”、“夸娥氏二子”等神祇和神话元素,也丰富了故事的内涵,使故事更具传奇色彩。此外,通过这个故事,诗人还表达了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即面对困难和挑战时,我们应该勇往直前,不畏艰难,以坚定的信念和毅力去克服一切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