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诗句解读】

列子 · 汤问 · 两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译文】
孔子在东方游历时,见到两个小孩正在进行争论。问他为什么这样争辩。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离人近一些,到了中午的时候离人就远了。”另一个小孩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离人远一些,到了中午的时候离人就近了。第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升起的时候大得像车篷一样;到了中午的时候就像盘子和盂(一种盛物器具)那么大:这不就是说距离我们远的事物看起来小,其实并不是真正的小,距离我们近的事物看起来大,其实并不是真正的大吗?”另一个小孩说:“太阳刚升起的时候温度清凉;到了中午的时候像把手伸进热水里那样热;这不就是说距离我们近的事物热,其实并不是真正的热,距离我们远的事物冷,其实并不是真正的冷吗?”孔子无法判断谁对谁错。两个小孩相视大笑起来:“谁说你懂得的道理很多呢?”

【赏析】
《两小儿辩日》是中国古代寓言故事集《列子》中的一篇文章。它通过孔子与两个小孩关于“日”的不同看法的对话,表达了“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的深刻思想。文章以对话的形式展开,生动有趣,引人入胜。

孔子与两位孩子的对话展示了他们各自对“日”的不同理解。一位孩子认为太阳在早晨升起时离人们较近,到了中午时分却离人们较远;另一位孩子则认为太阳在早上升起时离人们较远,到了中午时分却离人们较近。这些见解体现了他们对太阳运动的观察和思考,也反映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

孔子作为一位著名的学者和教育家,他的回答充满了智慧与辩证。他并没有简单地评判谁对谁错,而是引导双方进行深入的思考和交流。这种教学方式既尊重了孩子们的观点,又引导他们学会独立思考和判断。

这篇文章还展现了孔子的教育理念。他认为教育应该启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鼓励他们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与他人进行交流。同时,他也强调了知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提醒我们不能仅凭表面现象来评价事物。

《两小儿辩日》是一篇富有教育意义的文章。它通过对话形式展现了孩子们的智慧和好奇心,也传达了孔子的教育理念。这篇课文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童年的纯真与好奇,还让我们思考了知识的本质和教育的意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