寝迹衡门下,邈与世相绝。

顾盼莫谁知,荆扉昼常闭。

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

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

劲气侵襟袖,箪瓢谢屡设。

萧索空宇中,了无一可悦!

历览千载书,时时见遗烈。

高操非所攀,谬得固穷节。

平津苟不由,栖迟讵为拙!

寄意一言外,兹契谁能别?

癸卯年十二月中作,这首诗是作者在与从弟敬远的书信交流中表达出来的情感和思想。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寝迹衡门下,邈与世相绝。
  • “寝迹”:居住,安身;”衡门”:古时隐士隐居之所,多指简陋的住所。
  • “邈与世相绝”:与世俗隔绝,超然物外。
  1. 顾盼莫谁知,荆扉昼常闭。
  • “顾盼”:环视,左右观望。
  • “荆扉”:用荆条编成的门,代表简陋的居所。
  • “昼常闭”:常常关闭,象征隐居不问世事。
  1. 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
  • “凄凄”:凄凉、冷清之意。
  • “岁暮”:一年即将结束的时候。
  • “翳翳”:模糊不清,形容雪的白茫茫一片。
  1. 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
  • “倾耳无希声”:侧耳倾听,没有一丝声响。
  • “在目皓已洁”:眼睛所看到的一切都那么明亮洁净。
  1. 劲气侵襟袖,箪瓢谢屡设。
  • “劲气”:强烈的气息,这里指诗人的志向和意志。
  • “襟袖”:衣襟和袖子。
  • “箪瓢”:古代用来盛饭的竹器,也用来指代贫穷的生活。
  • “谢屡设”:多次拒绝使用(箪瓢等)。
  1. 萧索空宇中,了无一可悦!
  • “萧索”:寂寞、萧条。
  • “空宇”:空旷的空间。
  • “了无一可悦”:找不到任何值得欣赏或愉悦的事物。
  1. 历览千载书,时时见遗烈。
  • “历览”:阅读、浏览。
  • “遗烈”:前人的功业和美德。
  • 表示作者虽然隐居,但仍然关心历史和先人的伟大事迹。
  1. 高操非所攀,谬得固穷节。
  • “高操”:高尚的操守和节操。
  • “固穷节”:坚守贫穷而不受财物诱惑的节操。
  • 表明作者虽然过着贫苦的生活,但却保持着高尚的道德品质。
  1. 平津苟不由,栖迟讵为拙!
  • “平津”:平坦的水边或地方,比喻隐居的地方。
  • “苟不由”:如果不是这样(即不是通过正当途径)。
  • “栖迟”:隐居生活。
  • “讵为拙”:岂不是太笨拙了吗?表示即使隐居也是一种值得尊敬的生活方式。
  1. 寄意一言外,兹契谁能别?
  • “寄意”:寄托心意。
  • “兹契”:这种契约,这里指的是诗歌中的寓意。
  • “谁能别”:谁能够领会其中的含义呢?表示诗歌的含义深远,需要读者自己去领悟。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表达诗人隐居生活的诗歌,通过描绘隐居生活的孤独和寂寞,展现了诗人对高尚道德的追求和坚守。诗中的”劲气侵襟袖,箪瓢谢屡设”表达了诗人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高操非所攀,谬得固穷节”则展示了诗人坚守节操的决心。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热爱和对高尚品格的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