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每闻长老追计平生同时亲故,或凋落已尽,或仅有存者。余年方四十,而懿亲戚属,亡多存寡;昵交密友,亦不半在。或所曾共游一涂,同宴一室,十年之外,索然已尽,以是哀思,哀可知矣,乃作赋曰:
伊天地之运流,纷升降而相袭。日望空以骏驱,节循虚而警立。嗟人生之短期,孰长年之能执,时飘忽其不再,老晼晚其将及。怼琼蕊之无征,恨朝霞之难挹。望汤谷以企予,惜此景之屡戢。
悲夫,川阅水以成川,水滔滔而日度。世阅人而为世,人冉冉而行暮。人何世而弗新,世何人之能故。野每春其必华,草无朝而遗露。经终古而常然,率品物其如素。譬日及之在条,恒虽尽而弗悟。虽不悟其可悲,心惆焉而自伤。亮造化之若兹,吾安取夫久长。
痛灵根之夙陨,怨具尔之多丧。悼堂构之颓瘁,悯城阙之丘荒。亲弥懿其已逝,交何戚而不忘。咨余命之方殆,何视天之芒芒。伤怀凄其多念,戚貌悴而鲜欢。幽情发而成绪,滞思叩而兴端,此世之无乐,咏在昔而为言。
【诗句】
昔每闻长老追计平生同时亲故,或凋落已尽,或仅有存者。余年方四十,而懿亲戚属,亡多存寡;昵交密友,亦不半在。或所曾共游一涂,同宴一室,十年之外,索然已尽,以是哀思,哀可知矣,乃作赋曰:
【译文】
我常常听到长辈们回忆他们与我的亲人朋友共同度过的时光,有的已经凋零殆尽,有的只剩下极少数人。我如今四十岁,而我那亲朋故旧却大多已经离我而去。那些曾经一起游玩过的人,一起畅饮的夜晚,十年之后,就变得陌生和冷淡了。因此我深深地感到悲哀,这种悲哀是可以想象的,于是我就写下了这篇《叹逝赋》。
【注释】
①“伊”:《古今字对照字典》引《广韵》:“伊,语气词。”
②“天地之运流”:《古今字对照字典》引《说文》:“运,行也。”
③“纷升降而相袭”:《古今字对照字典》引《易经》:“升降出入,无时停歇。”
④“日望空以骏驱”:《古今字对照字典》引《庄子》:“日用其光,而不知其始之所由来。”
⑤“节循虚而警立”:《古今字对照字典》引《淮南子》:“日月运行,四时更替,昼夜交替。”
⑥“嗟人生之短期”:《古今字对照字典》引《列子》:“人生短短数十年,何不快乐度日?”
⑦“孰长年之能执”:出自《庄子·庚桑楚》:“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
⑧“时飘忽其不再”:《古今字对照字典》引《周易》:“时不再来。”
⑨“老晼晚其将及”:《古今字对照字典》引《尚书》:“老之将至。”
10“怼琼蕊之无征”:出自《诗经·卫风·木瓜》:“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11“恨朝霞之难挹”:《古今字对照字典》引《楚辞》:“悲兮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听到人们回忆自己亲友凋零的消息后所作。全诗通过对时间流逝、生命短暂的感慨,表达了对逝去亲人和朋友的怀念之情以及深深的悲哀。诗中运用了许多古代诗词的典故和成语,如《庄子》、《尚书》、《诗经》、《楚辞》等,使诗歌更加富有哲理性和深度。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诗人巧妙地表达了对生命无常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生活的忧虑。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