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春,绍、馥遂立虞为帝,虞终不敢当。
夏四月,卓还长安。
秋七月,袁绍胁韩馥,取冀州。
黑山贼于毒、白绕、眭固等*眭,申随反。*十馀万觽略魏郡、东郡,王肱不能御,太祖引兵入东郡,击白绕于濮阳,破之。袁绍因表太祖为东郡太守,治东武阳。
三年春,太祖军顿丘,毒等攻东武阳。太祖乃引兵西入山,攻毒等本屯。[一]毒闻之,弃武阳还。太祖要击眭固,又击匈奴于夫罗于内黄,皆大破之。[二]注[一]魏书曰:诸将皆以为当还自救。太祖曰:“孙膑救赵而攻魏,耿弇欲走西安攻临菑。
使贼闻我西而还,武阳自解也;不还,我能败其本屯,虏不能拔武阳必矣。“遂乃行。
注[二]魏书曰:于夫罗者,南单于子也。中平中,发匈奴兵,于夫罗率以助汉。会本国反,杀南单于,于夫罗遂将其觽留中国。因天下挠乱,与西河白波贼合,破太原、河内,抄略诸郡为寇。
”`
春二月,绍、馥遂立虞为帝,虞终不敢当。
夏四月,卓还长安。
秋七月,袁绍胁韩馥,取冀州。
黑山贼于毒、白绕、眭固等眭,申随反。*十馀万觽略魏郡、东郡,王肱不能御,太祖引兵入东郡,击白绕于濮阳,破之。袁绍因表太祖为东郡太守,治东武阳。
三年春,太祖军顿丘,毒等攻东武阳。太祖乃引兵西入山,攻毒等本屯。[一]毒闻之,弃武阳还。太祖要击眭固,又击匈奴于夫罗于内黄,皆大破之。[二]注[一]魏书曰:诸将皆以为当还自救。太祖曰:“孙膑救赵而攻魏,耿弇欲走西安攻临菑。使贼闻我西而还,武阳自解也;不还,我能败其本屯,虏不能拔武阳必矣。”遂乃行。
注解: 在《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中描述了曹操在三国时期的重要军事事件,包括他如何被敌对势力所迫,以及他在对抗敌人时的策略和胜利。
曹腾是汉朝时期的一位重要人物,他是中常侍大长秋的职位,被封为费亭侯。他的养子曹嵩继承了他的爵位。
在这段描述中,提到了曹操从东征备开始,击败了对方,然后返回官波。同时,他还参与了北边的救援行动。
魏太祖武皇帝,是沛国谯县人,姓曹,名操,字孟德,是汉代相国曹参的后代。曹操年少时候机智警觉,有谋略,然而凭借勇力扶助弱小、帮助他人,放纵自己、不拘小节。
这一段讲述了曹操在处理内政方面的事情,包括他的官职变动以及他对冀州的治理情况。
赏析: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是关于曹操及其军事和政治生涯的重要历史文献。《三国志》作为中国古代著名的正史之一,对曹操的评价有着复杂的两面性。一方面,他被视为一代英雄,以其智勇双全的军事才能和深远的政治眼光著称。另一方面,他又因其残忍和权谋而被一些人批评。在《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中,我们不仅能看到曹操的军事成就,更能感受到这位历史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和他的人生哲学。
文中多次提到曹操在面对困境时的冷静和决策智慧。例如,在他被敌对势力威胁时,他不仅没有选择逃避,而是勇敢地面对并成功反击。这种勇气和决心是他成为后来三国时期最杰出政治家和军事家的重要原因之一。
曹操的政治手腕也非常出色。他在担任东郡太守期间,不仅成功地平定了当地的叛乱,还在战略上取得了巨大的进展。他的这些行为展示了他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卓越的组织能力。
文中也反映了曹操的个人品质和性格特点。尽管他在政治上表现出色,但他在私生活中也有一些争议。例如,他在对待敌人时常常采取残酷的手段,这也让他在一些历史学家看来是一个负面的人物形象。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不仅是一部记录历史的书籍,更是一本研究曹操个人生活、政治思想和军事行动的重要史料。通过对它的研究和解读,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这位历史人物的真实面貌和他的时代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