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二]魏书曰:太祖将步骑千馀人,行视战地,卒抵贼营,战不利,死者数百人,引还。贼寻前进。黄巾为贼久,数乘胜,兵皆精悍。太祖旧兵少,新兵不习练,举军皆惧。太祖被甲婴胄,亲巡将士,明劝赏罚,觽乃复奋,承闲讨击,贼稍折退。贼乃移书太祖曰:“昔在济南,毁坏神坛,其道乃与中黄太乙同,似若知道,今更迷惑。汉行已尽,黄家当立。天之大运,非君才力所能存也。”太祖见檄书,呵骂之,数开示降路;遂设奇伏,昼夜会战,战辄禽获,贼乃退走。
袁术与绍有隙,术求援于公孙瓒,瓒使刘备屯高唐,单经屯平原,陶谦屯发干,以逼绍。太祖与绍会击,皆破之。
四年春,军鄄城。荆州牧刘表断术粮道,术引军入陈留,屯封丘,黑山馀贼及于夫罗等佐之。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是陈寿所著的中国古代历史书籍,记录了三国时期魏太祖曹操的重要事迹。以下是对《三国志·魏书·武帝纪》的相关解析:
- 作者及时代背景:
-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的作者是陈寿,他生活在晋朝,根据史书记载,他的家族世代在魏国为官,他本人曾任过著作郎等职。
- 曹操出生于沛国谯县,即今天的安徽亳州,属于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的人物。他出身于贵族家庭,曾担任过小吏和郡功曹等职务,逐步积累权力与影响力,最终建立曹魏政权。
- 主要事件及影响:
- 在《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中,记载了曹操率领步骑千余人巡视战场,尽管遭遇不利的战斗结果,但最终成功击败敌军并取得战利品的故事。这段描述展示了曹操的领导能力和军事才能。
- 曹操在黄巾起义后与袁绍发生冲突,通过一系列军事行动逐渐占据优势,最终统一北方,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这一过程体现了曹操的政治智慧和策略运用。
- 文学价值及赏析:
-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不仅是一部历史著作,同时也是一部文学作品。其中对战事、人物的描述生动形象,具有很高的艺术性。
- 曹操作为三国时期的杰出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其形象被后世广泛传颂。通过对《三国志·魏书·武帝纪》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曹操的伟大成就及其历史意义。
通过对《三国志·魏书·武帝纪》的逐句释义和赏析,可以更好地了解曹操的历史贡献和他在三国时期的重要地位。同时,这部作品也展现了古代中国历史文献的独特魅力和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