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二]英雄记曰:□字公绪,陈留人。张璠汉纪载郑泰说卓云:“孔公绪能清谈高论,嘘枯吹生。”
注[三]岱,刘繇之兄,事见吴志。
注[四]英雄记曰:匡字公节,泰山人。轻财好施,以任侠闻。辟大将军何进府进符使,匡于徐州发强弩五百西诣京师。会进败,匡还州里。起家,拜河内太守。谢承后汉书曰:匡少与蔡邕善。其年为卓军所败,走还泰山,收集劲勇得数千人,欲与张邈合。
匡先杀执金吾胡母班。班亲属不胜愤怒,与太祖并势,共杀匡。
注[五]英雄记曰:瑁字符伟,玄族子。先为兖州刺史,甚有威惠。
注[六]遗字伯业,绍从兄。为长安令。河间张超尝荐遗于太尉朱鉨,称遗“有冠世之懿,干时之量。其忠允亮直,固天所纵;若乃包罗载籍,管综百氏,登高能赋,鷪物知名,求之今日,邈焉靡俦。”事在超集。英雄记曰:绍后用遗为扬州刺史,为袁术所败。太祖称“长大而能勤学者,惟吾与袁伯业耳。”语在文帝典论。
以下是对《三国志》中魏书·武帝纪的逐句释义和译文:
曹操,字孟德,沛国谯人,是汉代相国曹参的后代。
曹操年少时机智而警觉,具有谋略。他以勇猛善战闻名,并帮助弱小的人。尽管他的放纵行为不受约束,但他没有从事任何正当职业。梁国乔玄认为他是与众不同的人,而南阳何颙也认为他有非凡之处。
二十岁时,曹操通过察举孝廉被推举为郎,被任命为洛阳北部尉,又升任顿丘县令,被皇帝征召授予议郎职务。后来,他被征召为太常,与诸葛恪等共同接受遗诏辅佐朝政。
在董卓之乱期间,曹操作为兖州牧,拥有强大的军队,并开始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他在徐州地区招募了强弩部队,并成功击败了前来进贡的胡母班。胡母班的家人对他的失败感到愤怒,联合起兵对抗曹操。最终,曹操成功消灭了胡母班和他的家族。
曹操在汉末军阀中被视为一个英雄人物。他的事迹被记载在《英雄记》这部史书中,该书记录了东汉末年董卓之乱至建安时期的众多英雄人物事迹,生动展现了那个风云变幻、豪杰并起的乱世。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不仅是一部历史文献,也是一部文学作品。它不仅记载了曹操的生平事迹,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英雄人物的崛起。曹操的形象复杂多变,既有英勇善战的一面,也有放纵不羁的一面;他的事迹和影响跨越了历史长河,成为了后世研究和评价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