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四]世语曰:陈留孝廉韂兹以家财资太祖,使起兵,觽有五千人。
初平元年春正月,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一]豫州刺史孔□、[二]兖州刺史刘岱、[三]河内太守王匡、[四]勃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五]山阳太守袁遗、[六]济北相鲍信[七]同时俱起兵,觽各数万,推绍为盟主。太祖行奋武将军。
注[一]英雄记曰:馥字文节,颍川人。为御史中丞。董卓举为冀州牧。于时冀州民人殷盛,兵粮优足。袁绍之在勃海,馥恐其兴兵,遣数部从事守之,不得动摇。东郡太守桥瑁诈作京师三公移书与州郡,陈卓罪恶,云“见逼迫,无以自救,企望义兵,解国患难。”馥得移,请诸从事问曰:“今当助袁氏邪,助董卓邪?”治中从事刘子惠曰:“今兴兵为国,何谓袁、董!”馥自知言短而有惭色。子惠复言:“兵者凶事,不可为首;今宜往视他州,有发动者,然后和之。冀州于他州不为弱也,他人功未有在冀州之右者也。”馥然之。馥乃作书与绍,道卓之恶,听其举兵。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原文:
初平元年春正月,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融、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勃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同时俱起兵,觽各数万,推绍为盟主。太祖行奋武将军。
译文:
初平元年春天正月,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融、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勃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同时起兵,各自有数万军队,推举袁绍为盟主。曹操被任命为奋武将军。
注释:
初平元年 - 指的是东汉末年的初平年间,即公元190年至191年。这一年,各地诸侯纷纷起兵讨伐董卓的残余势力,形成了群雄割据的局面。
后将军 - 古代军事官职,负责指挥军队抵御外敌入侵。袁术在此时担任这一职位,是反董卓联盟的重要成员。
冀州牧 - 古代官名,管理一州的行政和军事事务。韩馥在此时被推举为冀州牧,是当时北方的一个重要地区领袖。
陈留 - 地名,位于今天的河南开封附近。陈留孝廉韂兹因为家族背景和个人能力,被朝廷任命为陈留地区的官员,他利用这个机会聚集了一批人马,准备响应袁绍的号召起兵反抗董卓。
曹操 - 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年少时候机智警觉,有谋略,然而凭借勇力扶助弱小、帮助他人,放纵自己、不受约束,不从事正当的职业,因此世上没有人认为他不同寻常;只有梁国乔玄、南阳何颙认为他与众不同。
赏析:
这首诗通过叙述曹操从一位普通的陈留孝廉到成为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转变,展现了一个历史人物的成长历程和他对国家的贡献。诗中描述了曹操年轻时的机智和谋略,以及他在政治上的果断行动。此外,诗还强调了曹操的人格魅力和政治智慧,以及他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整体而言,该诗不仅记录了历史事件,也反映了作者对于曹操的高度评价和赞扬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