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二]魏书曰:于是权臣专朝,贵戚横恣。太祖不能违道取容。数数干忤,恐为家祸,遂乞留宿韂.拜议郎,常托疾病,辄告归乡里;筑室城外,春夏习读书传,秋冬弋猎,以自娱乐。

顷之,冀州刺史王芬、南阳许攸、沛国周旌等连结豪杰,谋废灵帝,立合肥侯,以告太祖,太祖拒之。芬等遂败。[一]注[一]司马彪九州春秋曰:于是陈蕃子逸与术士平原襄楷会于芬坐,楷曰:“天文不利宦者,黄门、常侍*(贵)**[真]*族灭矣。”逸喜。芬曰:“若然者,芬愿驱除。”

于是与攸等结谋。

灵帝欲北巡河间旧宅,芬等谋因此作难,上书言黑山贼攻劫郡县,求得起兵。会北方有赤气,东西竟天,太史上言“当有阴谋,不宜北行”,帝乃止。敕芬罢兵,俄而征之。芬惧,自杀。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是中国古代历史著作《三国志》中的一篇,详细记录了三国时期魏国开国皇帝曹操的生平事迹。以下是这首诗逐句释义及注释:

  1. 诗句:权臣专朝,贵戚横恣
  • 译文:权臣独揽朝纲,显贵家族肆意妄为。
  • 注释:这里的“权臣”指那些握有很大权力的大臣,而“贵戚”则是指皇族和贵族。这两个词描述了当时朝廷内部的权力斗争和政治环境,揭示了曹操所处的政治环境中存在的腐败现象。
  1. 诗句:太祖不能违道取容
  • 译文:曹操无法违背道德去迎合他人。
  • 赏析:这句话表明曹操在面对政治上的压力时,始终坚持自己的道德原则,不被外界所动摇。这种坚守原则的精神在当时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体现了曹操的政治品格。
  1. 诗句:数数干忤,恐为家祸
  • 译文:多次冒犯别人,担心会招致家庭灾难。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曹操在政治上的谨慎态度。他深知与权臣对抗可能给自己的家庭带来麻烦,因此他在行动上非常小心,避免不必要的冲突。
  1. 诗句:遂乞留宿韂
  • 译文:于是请求留下来侍奉灵帝。
  • 赏析:这句话透露出曹操对皇帝的忠诚以及他愿意为了维护皇帝的安全而牺牲自己的私欲。曹操的这种忠诚精神在古代历史上是非常罕见的。
  1. 诗句:拜议郎,常托疾病
  • 译文:担任议郎,经常以生病为借口请假。
  • 赏析:曹操担任议郎一职后,他利用这个机会来避开繁忙的工作和压力。通过假装生病,他能够暂时摆脱一些责任和义务,这反映了曹操在政治斗争中的智慧和机敏。
  1. 诗句:筑室城外,春夏习读书传,秋冬弋猎
  • 译文:在城外建了一所房子,春夏两季学习经典,秋冬两季射猎。
  • 赏析:这句话描绘了曹操的生活状态。他选择在城外建房,既可以远离皇宫的喧嚣,又能享受自然的宁静。在春夏两季,他专注于学习经典;而在秋冬季节,他则投身于射猎活动,这两种生活方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生活方式不仅体现了曹操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也反映了他对工作和休息的平衡。
  1. 诗句:顷之,冀州刺史王芬、南阳许攸、沛国周旌等连结豪杰,谋废灵帝
  • 译文:不久,冀州刺史王芬、南阳人许攸、沛国人周旌等人联合了一些有才能的人,打算废黜灵帝,拥立合肥侯。
  • 赏析:这里提到的人物都是当时的有名之士,他们聚在一起谋划废立皇帝的行动。这表明当时朝廷内部的权力斗争已经到了非常激烈的地步,各方势力都在试图扩大自己的影响力。曹操作为一方的代表,不得不面对这一严峻的挑战。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关于曹操个人生平的丰富信息,同时也反映了东汉末年社会动荡不安的历史背景。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曹操的政治智慧、道德理念以及他如何在这个动乱的时代中生存并最终建立强大的魏国。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