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春正月,攻谭,破之,斩谭,诛其妻子,冀州平。[一]下令曰:“其与袁氏同恶者,与之更始。”令民不得复私雠,禁厚葬,皆一之于法。是月,袁熙大将焦触、张南等叛攻熙、尚,熙、尚奔三郡乌丸。触等举其县降,封为列侯。初讨谭时,民亡椎冰,[二]令不得降。

顷之,亡民有诣门首者,公谓曰:“听汝则违令,杀汝则诛首,归深自藏,无为吏所获。”

民垂泣而去;后竟捕得。

注[一]魏书曰:公攻谭,旦及日中不决;公乃自执桴鼓,士卒咸奋,应时破陷。

注[二]臣松之以为讨谭时,川渠水冻,使民椎冰以通船,民惮役而亡。

夏四月,黑山贼张燕率其觽十馀万降,封为列侯。故安赵犊、霍奴等杀幽州刺史、涿郡太守。

三郡乌丸攻鲜于辅于犷平。[一]秋八月,公征之,斩犊等,乃渡潞河救犷平,乌丸奔走出塞。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是三国时期著名历史学家陈寿所著的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载了魏国的历史,包括曹操、曹丕等人的生平事迹。其中涉及的诗句及译文如下:

  1. 诗句:“十年春正月,攻谭,破之,斩谭,诛其妻子,冀州平。”
  • 译文:在春天的正月里,进攻谭氏家族,打败了他们,杀了谭氏及其家人,使得冀州平定。
  • 注释:这里的“冀州”指的是当时的政治区域,而“斩谭”则是指将谭氏家族彻底消灭。
  1. 诗句:“初讨谭时,民亡椎冰,[二]令不得降。”
  • 译文:最初讨伐谭氏家族时,有些民众因为寒冷而选择逃避(逃亡),因此命令他们不能投降。
  • 注释:这句诗反映了当时战争期间的艰苦环境和士兵的困境。
  1. 诗句:“顷之,亡民有诣门首者,公谓曰:‘听汝则违令,杀汝则诛首,归深自藏,无为吏所获。’”
  • 译文:不久,一个逃亡的民众来到公面前,公对他说:“如果你听从我的命令,就会违反规定,如果你杀死我,就会被处以死刑;你最好隐藏起来,不要被官府捕获。”
  • 注释:这句诗描绘了曹操对待逃亡民众的态度,既坚决又宽容。
  1. 诗句:“民垂泣而去;后竟捕得。”
  • 译文:民众哭泣着离开了,但后来还是被抓获了。
  • 注释:这句诗表达了曹操宽厚的一面,也反映了当时民众对曹操政策的复杂情感。
  1. 诗句:“夏四月,黑山贼张燕率其觽十馀万降,封为列侯。”
  • 译文:在夏季的四月,黑山的盗贼张燕带领他的部下十多万人投降,被封为列侯。
  • 注释:这句诗描述了曹操平定黑山贼乱的胜利。
  1. 诗句:“三郡乌丸攻鲜于辅于犷平。[一]秋八月,公征之,斩犊等,乃渡潞河救犷平,乌丸奔走出塞。”
  • 译文:有三个郡的乌丸人攻打鲜于辅在犷平的根据地,八月,曹操征伐这些敌人,杀掉了鲜于犊等人。然后渡过潞河去营救犷平,乌丸人被迫逃到了塞外。
  • 注释:这句诗描述了曹操平定黑山贼乱并解救犷平的战斗。
  1. 诗句:“公攻谭,旦及日中不决;公乃自执桴鼓,士卒咸奋,应时破陷。”
  • 译文:曹操攻击谭氏家族,到天亮还没有分出胜负。于是曹操亲自拿着鼓槌和号角,士兵们都很振奋,立即攻破了谭家的军队。
  • 注释:这句诗反映了曹操在战斗中的领导才能和士兵们的士气。

《三国志 · 魏书 · 武帝纪》不仅记录了曹操的军事征服和政治成就,还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状况和人民生活。这些诗句及其翻译不仅展现了曹操的英雄形象,也深刻揭示了三国时代的动荡与变迁。通过这些历史事件的描述,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古代的政治军事动态,还可以深入理解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和文化背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