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为水军,亲御龙舟,循蔡、颍,浮淮,幸寿春。扬州界将吏士民,犯五岁刑已下,皆原除之。九月,遂至广陵,赦青、徐二州,改易诸将守。冬十月乙卯,太白昼见。行还许昌宫。[一]十一月庚寅,以冀州饥,遣使者开仓廪振之。戊申晦,日有食之。
注[一]魏书载癸酉诏曰:“近之不绥,何远之怀?今事多而民少,上下相弊以文法,百姓无所措其手足。昔太山之哭者,以为苛政甚于猛虎,吾备儒者之风,服圣人之遗教,岂可以目玩其辞,行违其诫者哉?广议轻刑,以惠百姓。”
十二月,诏曰:“先王制礼,所以昭孝事祖,大则郊社,其次宗庙,三辰五行,名山大川,非此族也,不在祀典。叔世衰乱,崇信巫史,至乃宫殿之内,户牖之闲,无不沃酹,甚矣其惑也。自今,其敢设非祀之祭,巫祝之言,皆以执左道论,着于令典。”
三国志·魏书·文帝纪 #### 八月,为水军,亲御龙舟,循蔡、颍,浮淮,幸寿春。扬州界将吏士民,犯五岁刑已下,皆原除之。九月,遂至广陵,赦青、徐二州,改易诸将守。冬十月乙卯,太白昼见。行还许昌宫。[一]十一月庚寅,以冀州饥,遣使者开仓廪振之。戊申晦,日有食之。
译文与注释
在古代文献中,”太白昼现”指的是一颗明亮的星星出现在天空中的白天时间,这通常被认为是不祥之兆。然而,在本段中,“太白昼见”可能意味着皇帝的权威和力量得到了显现或提升。而“行还许昌宫”则表示皇帝返回了他在许昌的宫殿。
这段历史记录显示了魏文帝曹丕(字子桓)在处理国家大事时的决断力和对民生的关注。他下令组织水军,巡视长江和黄河,并亲自前往寿春等地视察。此举显示出他对地方官员的关怀以及对百姓疾苦的同情。
本段还涉及了天象学在古代政治中的作用。通过观察天文现象来预测未来,是古代帝王常用的一种方式。在本段中,“以冀州饥”,即指由于连年战争和饥荒导致冀州地区发生严重饥荒。为此,曹操派出使者前往冀州,打开粮仓赈济灾民。这一事件反映了古代统治者对于民众生活的关心和对自然灾害的应对措施。
这一段历史不仅展现了曹丕在军事和政治上的决策力,同时也体现了他对民生问题的重视和对自然灾害的应对态度。这些内容不仅丰富了我们对中国古代社会历史的理解,也为研究古代政治文化提供了宝贵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