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人以水,及以洗疮,或多愈者。于是立馆后宫,下诏称扬,甚见优宠。及帝疾,饮水无验,于是杀焉。
三年春正月丁亥,太尉宣王还至河内,帝驿马召到,引入卧内,执其手谓曰:“吾疾甚,以后事属君,君其与爽辅少子。吾得见君,无所恨!”宣王顿首流涕。[一]即日,帝崩于嘉福殿,[二]时年三十六。[三]癸丑,葬高平陵。[四]注[一]魏略曰:帝既从刘放计,召司马宣王,自力为诏,既封,顾呼宫中常所给使者曰:“辟邪来!汝持我此诏授太尉也。”辟邪驰去。先是,燕王为帝画计,以为关中事重,宜便道遣宣王从河内西还,事以施行。宣王得前诏,斯须复得后手笔,疑京师有变,乃驰到,入见帝。
劳问讫,乃召齐、秦二王以示宣王,别指齐王谓宣王曰:“此是也,君谛视之,勿误也!”
诗句
- 饮人以水,及以洗疮,或多愈者。
- 这是一句描述使用清水和药物帮助治疗伤口的记载。
- 于是立馆后宫,下诏称扬,甚见优宠。
- 皇帝为某位官员建立了住所,并公开赞誉其功绩,表示对其极大的信任和宠爱。
- 及帝疾,饮水无验,于是杀焉。
- 当皇帝生病时,喝的水没有效果,结果导致该官员被杀。
- 三春正月丁亥,太尉宣王还至河内,帝驿马召到,引入卧内,执其手谓曰:“吾疾甚,以后事属君,君其与爽辅少子。吾得见君,无所恨!”宣王顿首流涕。
- 这是叙述一个重要事件的过程,即皇帝在病重时召见司马懿,并交代后事。
- 即日,帝崩于嘉福殿,时年三十六。
- 这个句子表明皇帝在嘉福殿突然去世,时年三十六。
- 癸丑,葬高平陵。
- 描述了皇帝去世后的葬礼安排。
- 注[一]:魏略曰:帝既从刘放计,召司马宣王,自力为诏,既封,顾呼宫中常所给使者曰:“辟邪来!汝持我此诏授太尉也。”辟邪驰去。
- 此句说明皇帝在临终前曾亲自起草诏书并交给了司马懿,而辟邪是负责传递这一信息的人。
- 先是,燕王为帝画计,以为关中事重,宜便道遣宣王从河内西还,事以施行。
- 这句话提到燕王为皇帝制定了计划,认为关中事务重要,应迅速派遣司马懿经河内西归,以便实施计划。
- 宣王得前诏,斯须复得后手笔,疑京师有变,乃驰到,入见帝。
- 这个句子讲述了司马懿收到两份诏书的情景,一份是之前皇帝留下的,另一份是后来的紧急诏书。由于怀疑京师有变故,他急忙赶到皇宫去见皇帝。
- 劳问讫,乃召齐、秦二王以示宣王,别指齐王谓宣王曰:“此是也,君谛视之,勿误也!”
在完成问候之后,皇帝召集齐国和秦国两位王爷来给司马懿展示他们的身份,并特别指出这位王爷(齐王)就是司马懿,让他仔细辨认不要弄错。
译文
- 用水洗伤口或治病,有的人会痊愈。
- 皇帝在后宫建起馆舍,颁布诏令褒奖他,十分受宠。
- 皇帝病情加重后,喝的水没有效果,因此杀了那个大臣。
- 三年春正月丁亥日,太尉司马懿从河内地返回京城,皇帝派驿马召他,进入卧室后握着他的手说:“我病得很重,把后事托付给你了,你要好好辅佐我的小儿子。见到你我没什么遗憾的。”司马懿听了这话后流着泪。
- 第二天,皇帝在嘉福殿去世,时年三十六岁。
- 癸丑日,皇帝被安葬在高平陵。
- 注释中提到魏略说:皇帝听从刘放的建议,召来司马懿,亲手写下诏书,写完后立即交给他。司马懿接到诏书后,立即将内容传达出去。
- 在此之前,燕王为皇帝制定计划,认为控制关中很重要,所以应该迅速派遣司马懿经河内向西归来,以便实施计划。
- 司马懿收到两份不同的诏书,一份是先前由皇帝留下的,另一份是紧急的诏书。因为怀疑京师有变乱发生,他急速赶回京城去见皇帝。
- 完成问候后,皇帝召集齐、秦两位王爷来到宫殿里给司马懿展示他们的徽章,并向他解释说:“这个是齐王,你仔细看看,不要弄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