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不称臣乎!又当为报。夫后大宗者,降其私亲,况所继者重邪!若便同之臣妾,亦情所未安。其皆依礼典处,当务尽其宜。“有司奏,以为”礼莫崇于尊祖,制莫大于正典。
陛下稽德期运,抚临万国,绍大宗之重,隆三祖之基。伏惟燕王体尊戚属,正位藩服,躬秉虔肃,率蹈恭德以先万国;其于正典,阐济大顺,所不得制。圣朝诚宜崇以非常之制,奉以不臣之礼。臣等平议以为燕王章表,可听如旧式。中诏所施,或存好问,准之义类,则‘*(宴)[燕]觌之(族)[敬]*’也,可少顺圣敬,加崇仪称,示不敢斥,宜曰‘皇帝敬问大王侍御’。至于制书,国之正典,朝廷所以辨章公制,宣昭轨仪于天下者也,宜循法,故曰‘制诏燕王’。
凡诏命、制书、奏事、上书诸称燕王者,可皆上平。其非宗庙助祭之事,皆不得称王名,奏事、上书、文书及吏民皆不得触王讳,以彰殊礼,加于髃后。上遵王典尊祖之制,俯顺圣敬烝烝之心,二者不愆,礼实宜之,可普告施行。“
诗句及译文
表不称臣乎!又当为报。夫后大宗者,降其私亲,况所继者重邪!若便同之臣妾,亦情所未安。其皆依礼典处,当务尽其宜。“有司奏,以为”礼莫崇于尊祖,制莫大于正典。陛下稽德期运,抚临万国,绍大宗之重,隆三祖之基。伏惟燕王体尊戚属,正位藩服,躬秉虔肃,率蹈恭德以先万国;其于正典,阐济大顺,所不得制。圣朝诚宜崇以非常之制,奉以不臣之礼。臣等平议以为燕王章表,可听如旧式。中诏所施,或存好问,准之义类,则‘*(宴)**[燕]*觌之*(族)**[敬]*’也,可少顺圣敬,加崇仪称,示不敢斥,宜曰‘皇帝敬问大王侍御’。至于制书,国之正典,朝廷所以辨章公制,宣昭轨仪于天下者也,宜循法,故曰‘制诏燕王’。
凡诏命、制书、奏事、上书诸称燕王者,可皆上平。其非宗庙助祭之事,皆不得称王名,奏事、上书、文书及吏民皆不得触王讳,以彰殊礼,加于髃后。上遵王典尊祖之制,俯顺圣敬烝烝之心,二者不愆,礼实宜之,可普告施行。”
注释与赏析
这首诗是魏朝少帝的诏书,主要讨论了如何对待燕王的问题。首先,诏书开头就提到,对燕王的称呼不能等同于臣子和奴隶的关系,需要遵循一定的礼仪。接着,指出燕王作为大宗继承人,应该降低自己的地位,表现出谦逊的态度。对于燕王的称号,应该使用恭敬的方式,而不是直接称呼名字,以避免引起误会。
诏书详细解释了为什么需要如此称呼燕王。强调燕王的地位特殊,他的祖先曾经受到尊重和尊崇。因此,他也应该接受同样的待遇。此外,还提到了一些具体的称呼方式,例如“皇帝敬问大王侍御”,这是一种表示尊敬和问候的方式。
在谈到燕王的权力时,诏书指出,虽然燕王有权处理国家的重要事务,但他仍然需要遵循朝廷的规则和礼仪来行使权力。这意味着,即使燕王拥有一定的权力,他也必须保持谦逊和低调,不能滥用权力。
诏书强调,所有的官员和民众都应该尊重燕王的权威和地位。他们不应该因为个人的情感而冒犯燕王,而是应该通过适当的方式表达敬意和祝福。
这首诗强调了尊重和礼仪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保持尊严的同时行使权力。这对于任何领导者来说都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