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甲申,黄龙见华阴县井中。甲午,以司隶校尉王祥为司空。
二年夏五月朔,日有食之。秋七月,乐浪外夷韩、濊貊各率其属来朝贡。八月戊寅,赵王干薨。甲寅,复命大将军进爵晋公,加位相国,备礼崇锡,一如前诏;又固辞乃止。
三年春二月,青龙见于轵县井中。夏四月,辽东郡言肃慎国遣使重译入贡,献其国弓三十张,长三尺五寸,楛矢长一尺八寸,石弩三百枚,皮骨铁杂铠二十领,貂皮四百枚。冬十月,蜀大将姜维寇洮阳,镇西将军邓艾拒之,破维于侯和,维遁走。是岁,诏祀故军祭酒郭嘉于太祖庙庭。
四年春二月,复命大将军进位爵赐一如前诏,又固辞乃止。
夏五月,诏曰:“蜀,蕞尔小国,土狭民寡,而姜维虐用其觽,曾无废志;往岁破败之后,犹复耕种沓中,刻剥觽羌,劳役无已,民不堪命。夫兼弱攻昧,武之善经,致人而不致于人,兵家之上略。蜀所恃赖,唯维而已,因其远离巢窟,用力为易。今使征西将军邓艾督帅诸军,趣甘松、沓中以罗取维,雍州刺史诸葛绪督诸军趣武都、高楼,首尾嚺讨。若擒维,便当东西并进,扫灭巴蜀也。”又命镇西将军钟会由骆谷伐蜀。
以下是对《三国志·魏书·少帝纪》的逐句释义:
- 诗句:“十二月甲申,黄龙见华阴县井中。”
- 译文:十二月初五,黄龙在华阴县的井中出现。
- 注释:黄龙,即金龙。华阴县,位于今天的陕西省。
- 诗句:“甲午,以司隶校尉王祥为司空。”
- 译文:十二日,任命司隶校尉王祥为司空。
- 注释:司隶校尉,东汉末年设置的官职,负责监察地方官吏。司空,古代官名,掌管营造事务。
- 诗句:“二年夏五月朔,日有食之。”
- 译文:二年夏五月初一,出现了日食。
- 注释:夏五月,指的是农历五月。日食,天体现象,太阳运行至地球本影或半影内,导致地球上的观察者看到的太阳部分被遮挡的现象。
- 诗句:“秋七月,乐浪外夷韩、濊貊各率其属来朝贡。”
- 译文:秋季七月,乐浪地区的外夷韩国和濊貊国各自率领他们的附属国前来朝贡。
- 注释:乐浪,古代对今朝鲜半岛沿海地区的称呼。外夷,泛指边远地区或少数民族。韩,指韩国;濊貊,古代对中国东北北部民族的一种称呼。
- 诗句:“八月戊寅,赵王干薨。”
- 译文:八月初三,赵王刘干去世。
- 注释:赵王,指刘干的爵位,即赵国国王。干,刘干的名字。薨,古代对帝王、贵族死亡的称呼。
- 诗句:“甲寅,复命大将军进爵晋公,加位相国,备礼崇锡,一如前诏;又固辞乃止。”
- 译文:十一日,命令大将军晋封爵位为晋公,加封相国,给予丰厚的礼遇和赏赐,就像之前的诏令一样;但大将军再次坚决推辞才停止。
- 注释:大将军,指曹操(字孟德)。晋公,指晋王国国王。相国,古代官名,负责辅佐君主处理政务。备礼崇锡,提供丰厚的礼遇和赏赐。一如前诏,表示丞相按照先前的命令行事。又固辞乃止,表示丞相再次坚决推辞才停止这一举动。
- 诗句:“三年春二月,青龙见于轵县井中。”
- 译文:三年初二,青龙出现在轵县的井中。
- 注释:青龙,古代传说中的四象之一,代表东方。轵县,位于今天的河南省。
- 诗句:“夏四月,辽东郡言肃慎国遣使重译入贡,献其国弓三十张,长三尺五寸,楛矢长一尺八寸,石弩三百枚,皮骨铁杂铠二十领,貂皮四百枚。”
- 译文:四月初十,辽东郡报告说肃慎国派遣使者用重译的方式进贡,献给朝廷弓三十把,长约三尺五寸;楛矢长一尺八寸;石弩三百枚;皮骨铁杂铠二十套;貂皮四百枚。
- 注释:辽东郡,指汉代辽东郡,是汉武帝时期设立的一个郡,辖区包括现在的辽宁省东部和吉林省东南部。肃慎国,位于今天的俄罗斯境内,古代对东北亚地区的少数民族国家的一种称呼。重译,指通过两国之间的翻译官进行翻译后才能传达信息。
- 诗句:“冬十月,蜀大将姜维寇洮阳,镇西将军邓艾拒之,破维于侯和,维遁走。”
- 译文:十月,蜀国的大将姜维侵扰洮阳,镇西将军邓艾进行抵抗,在侯和击败了姜维的军队,姜维撤退逃走。
- 注释:洮阳,位于今天的甘肃省中部偏东。镇西将军,指邓艾的军衔。姜维,三国时期蜀国的重要将领。侯和,地名,位于今天甘肃省临潭县西南。
- 诗句:“是岁,诏祀故军祭酒郭嘉于太祖庙庭。”
- 译文:这一年,皇帝诏令在太祖的庙庭祭祀故军祭酒郭嘉。
- 注释:太祖,指曹操。郭嘉,三国时期曹魏的谋士,曾助曹操建立大功,后被袁绍杀害。
这段文字主要描述了曹操及其家族成员在三国时期的政治活动和个人事迹。通过这些描述,可以窥见当时的政治格局和人物之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