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事沮授*沮音葅.*说绍曰:“将军弱冠登朝,则播名海内;值废立之际,则忠义奋发;单骑出奔,则董卓怀怖;济河而北,则勃海稽首。振一郡之卒,撮冀州之觽,威震河朔,名重天下。虽黄巾猾乱,黑山跋扈,举军东向,则青州可定;还讨黑山,则张燕可灭;回觽北首,则公孙必丧;震胁戎狄,则匈奴必从。横大河之北,合四州之地,收英雄之才,拥百万之觽,迎大驾于西京,复宗庙于洛邑,号令天下,以讨未复,以此争锋,谁能敌之?比及数年,此功不难。”绍喜曰:“此吾心也。”即表授为监军、奋威将军。[一]卓遣执金吾胡母班、将作大匠吴修赍诏书喻绍,绍使河内太守王匡杀之。
[二]卓闻绍得关东、乃悉诛绍宗族太傅隗等。当是时,豪侠多附绍,皆思为之报,州郡窎起,莫不假其名。馥怀惧,从绍索去,往依张邈。[三]后绍遣使诣邈,有所计议,与邈耳语。馥在坐上,谓见图构,无何起至溷自杀。[四]注[一]献帝纪曰:沮授,广平人,少有大志,多权略。仕州别驾,举茂才,历二县令,又为韩馥别驾,表拜骑都尉。袁绍得冀州,又辟焉。英雄记曰:是时年号初平,绍字本初,自以为年与字合,必能克平祸乱。
诗句: 弱冠登朝,则播名海内;值废立之际,则忠义奋发;单骑出奔,则董卓怀怖;济河而北,则勃海稽首。振一郡之卒,撮冀州之众,威震河朔,名重天下
翻译: 当年轻时就担任官职,就使名声传播到全国;在朝廷被废立的关键时刻,就表现出忠诚和勇敢;独自一人逃跑,就使董卓感到恐惧;渡过黄河向北行进,就使得勃海郡的人投降臣服。聚集起一郡的军队,整合了整个冀州的兵力,威名震慑河朔地区,声名传遍天下。
注释: 弱冠:指二十岁成年,是古代男子二十岁的礼仪称呼。登朝:指的是在朝廷任职。播:传播,散布。值:正值。废立:皇帝的废立。忠义:形容忠诚和勇敢。单骑:单独一人。董卓:东汉末年权臣,后成为汉献帝的太师。勃海:古郡名,位于今河北省一带。济河:渡过黄河。济:渡过。北行:向北行进。勃海稽首:表示归顺。振兵:召集兵力。撮:收集。威震:威名震动。河朔:指黄河以北的地区。黄巾:指东汉末年农民起义军的名称。黑山:指袁绍手下的黑山贼寇。青州:古州名,治所在今山东省境内。张燕:东汉末年的军阀之一。公孙:指公孙瓒,东汉末年军阀,曾一度与袁绍联合对抗曹操。匈奴:古代北方游牧民族,此处指代其势力范围。横:横渡,这里是渡过之意。四州:指冀、幽、并、兖四州。英雄:这里指有才能的人才。拥:聚集。迎:迎接。西京:指洛阳,东汉都城。洛邑:洛阳古称,是周朝的首都。号令:发布命令。争锋:争夺优势。比及数年:等到几年之后。不难:不费力。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沮授一生事迹的叙述,展现了他的英勇无畏和忠诚坚定的品质。诗人以简洁有力的语言,描绘了他在关键时刻所展现出的非凡能力和决心,体现了他作为一位政治家和军事家的智慧和胆识。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以及人们对于忠诚和勇敢的追求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