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遂以勃海起兵,将以诛卓。语在武纪。绍自号车骑将军,主盟,与冀州牧韩馥立幽州牧刘虞为帝,遣使奉章诣虞,虞不敢受。后馥军安平,为公孙瓒所败。瓒遂引兵入冀州,以讨卓为名,内欲袭馥。馥怀不自安。[一]会卓西入关,绍还军延津,因馥惶遽,使陈留高干、颍川荀谌等说馥曰:“公孙瓒乘胜来向南,而诸郡应之,袁车骑引军东向,此其意不可知,窃为将军危之。”馥曰:“为之奈何?”谌曰:“公孙提燕、代之卒,其锋不可当。袁氏一时之杰,必不为将军下。夫冀州,天下之重资也,若两雄并力,兵交于城下,危亡可立而待也。夫袁氏,将军之旧,且同盟也,当今为将军计,莫若举冀州以让袁氏。袁氏得冀州,则瓒不能与之争,必厚德将军。冀州入于亲交,是将军有让贤之名,而身安于泰山也。愿将军勿疑!”馥素恇怯,因然其计。馥长史耿武、别驾闵纯、治中李历谏馥曰:“冀州虽鄙,带甲百万,谷支十年。袁绍孤客穷军,仰我鼻息,譬如婴儿在股掌之上,绝其哺乳,立可饿杀。奈何乃欲以州与之?”馥曰:“吾,袁氏故吏,且才不如本初,度德而让,古人所贵,诸君独何病焉!”从事赵浮、程奂请以兵拒之,馥又不听。乃让绍,[二]绍遂领冀州牧。
诗句:
献帝纪曰:卓谋废帝,会髃臣于朝堂,议曰:“大者天地,次者君臣,所以为治。 今皇帝闇弱,不可以奉宗庙,为天下主。” 译文:董卓谋废天子,在朝廷上召集群臣商议此事,议论道:“最重要的是天地,其次是君臣之间的关系,这是治国的根本。现在皇帝昏庸懦弱,不能够继承和保卫宗庙,成为天下之主。”
关键词解释与翻译:
- 董卓(字仲颖):陇西临洮人,少时喜好侠义,曾游历羌中与诸豪帅相结。
- 朝堂:古代指朝廷的殿堂,是皇帝行使权力的地方,也用于比喻政治决策的中心场所。
- 群臣:指在朝廷上聚集的各种官员,共同商讨国家大事。
- 天地:古代哲学思想中指宇宙自然与人类关系的一种理念,强调天与人的关系。
- 君臣:指君主与臣民的关系,是政治治理的基础。
- 刘牧:指东汉末年的刘备,汉室后裔,自称“汉室皇叔”,后建立蜀国,成为三国之一。
- 王道未平:指当时的政治环境混乱,没有明确的治国方针。
- 羣凶塞路:形容政治黑暗,邪恶势力横行。
- 郊天:古代一种祭祀活动,帝王向天地神灵表示敬意。
- 刘牧如何郊天:询问刘备是否举行过郊天祭典。
赏析:
此篇通过描绘董卓废帝的情节,反映出当时社会政治的混乱和动荡。董卓作为权臣,其政治野心和手段展示了当时政治环境的严峻。同时,通过刘备对天地神明的祭奠,表达了他对自己政治使命的追求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整体而言,该篇章展现了一个乱世中的权臣与英雄的复杂关系,以及他们对自身政治责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