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二]英雄记曰:绍生而父死,二公爱之。幼使为郎,弱冠除濮阳长,有清名。遭母丧,服竟,又追行父服,凡在頉庐六年。礼毕,隐居洛阳,不妄通宾客,非海内知名,不得相见。
又好游侠,与张孟卓、何伯求、吴子卿、许子远、伍德瑜等皆为奔走之友。不应辟命。中常侍赵忠谓诸黄门曰:“袁本初坐作声价,不应呼召而养死士,不知此儿欲何所为乎?”绍叔父隗闻之,责数绍曰:“汝且破我家!”绍于是乃起应大将军之命。臣松之案:魏书云“绍,逢之庶子,出后伯父成”。如此记所言,则似实成所生。夫人追服所生,礼无其文,况于所后而可以行之!二书未详孰是。
灵帝崩,太后兄大将军何进与绍谋诛诸阉官,[一]太后不从。乃召董卓,欲以胁太后。常侍、黄门闻之,皆诣进谢,唯所错置。时绍劝进便可于此决之,至于再三,而进不许。令绍使洛阳方略武吏检司诸宦者。又令绍弟虎贲中郎将术选温厚虎贲二百人,当入禁中,代持兵黄门陛守门户。中常侍段珪等矫太后命,召进入议,遂杀之,宫中乱。
《三国志·魏书·董二袁刘传》是陈寿所著的史书,其中详细记录了东汉末年三国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传记。在这段叙述中,涉及到的主要人物有袁绍、曹操(字孟卓)、何伯求、吴子卿、许子远、伍德瑜等,他们共同构成了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篇章。以下将逐句释义:
董卓简介:董卓,即字仲颖,陇西临洮人。他的少年时期便显示出强烈的侠义精神,曾游历羌人地区,与当地的首领们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归乡后,他继续与这些豪帅保持联系,甚至斩杀耕牛以表达对友谊的尊重和庆祝胜利的喜悦。
董卓的性格特征:董卓不仅是一位英雄,更是一位有着非凡政治野心的人物。他渴望掌握更多的权力和影响力,因此不惜采取极端手段来实现自己的目标。这种性格使得他在后来的政权斗争中显得格外危险和难以捉摸。
董卓的政治手腕:董卓在政治舞台上的表现充满了机智和权谋。他能够巧妙地利用各种关系和手段来巩固自己的地位,同时也善于通过政治联姻等方式来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这种手腕不仅使他在短时间内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也为他后来的政治生涯奠定了基础。
董卓的军事能力:虽然董卓的政治手腕令人赞叹,但他的军事才能也同样值得称道。作为一位军事指挥官,他能够在战场上表现出色,无论是指挥军队还是制定战术都能展现出高超的能力。这使他在对抗其他势力时能够取得一定的优势。
董卓的权力之路:董卓的权力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充满了曲折和挑战。他在早期的政治斗争中就表现出了非凡的能力,通过一系列巧妙的策略赢得了许多人的支持和信任。然而,随着权力的增长,他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竞争对手和挑战,这使得他的政治生涯充满了不确定性和风险。
董卓是一个集政治野心、军事才能和聪明才智于一身的复杂角色。他的故事不仅反映了三国时期的政治动荡和社会变革,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