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三]献帝纪曰:初,议者欲令天子浮河东下,太尉杨彪曰:“臣弘农人,从此已东,有三十六滩,非万乘所当从也。”刘艾曰:“臣前为陕令,知其危险,有师犹有倾覆,况今无师,太尉谋是也。”乃止。及当北渡,使李乐具船。天子步行趋河岸,岸高不得下,董承等谋欲以马羁相续以系帝腰。时中宫仆伏德扶中宫,一手持十匹绢,乃取德绢连续为辇。行军校尉尚弘多力,令弘居前负帝,乃得下登船。其余不得渡者甚觽,复遣船收诸不得渡者,皆争攀船,船上人以刃栎断其指,舟中之指可掬。

注[四]魏书曰:乘舆时居棘篱中,门户无关闭。天子与群臣会,兵士伏篱上观,互相镇压以为笑。诸将专权,或擅笞杀尚书。司隶校尉出入,民兵抵掷之。诸将或遣婢诣省合,或自赍酒啖,过天子饮,侍中不通,喧呼骂詈,遂不能止。又竞表拜诸营壁民为部曲,求其礼遗。

三国志·魏书·董二袁刘传

献帝纪

董卓谋废帝,会群臣于朝堂。议曰:“大者天地,次者君臣,所以为治。”今皇帝闇弱,不可以奉宗庙,为天下主。

译文

董卓计划废黜皇帝,并在朝廷上召集群臣商议此事。他发表意见说:“最重要的是天地之间的秩序,其次是君臣之间的秩序,这些都是维护治理的基础。”然而,当前皇帝昏庸无能,无法担当起维护国家和祭祀祖先的重任,因此不适合继续担任皇帝。

注释

  1. 董卓:董卓(字仲颖),陇西临洮人,年少时喜欢侠义,曾经游历羌中并与当地的豪帅结交。后来返回故里务农,但已有一些豪帅前来投奔。

  2. 朝堂:古代帝王举行朝会的地方,此处指东汉末年汉献帝的朝廷会议。

  3. 天地:这里指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基本秩序。

  4. 君臣:指君王与臣下之间的关系,是统治秩序的核心。

  5. :治理国家。

赏析

此段文字反映了董卓对政治局势的不满及他对皇帝的批评。董卓通过召集群臣讨论,表达了他对当前皇帝无能、不能胜任治理国家的担忧。这种情境描绘了董卓作为军阀的权威和其对政权稳定的考量。同时,也反映出东汉末年的政治混乱和皇权旁落的趋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