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四]华峤汉书曰:汜飨公卿,议欲攻傕。杨彪曰:“群臣共□,一人劫天子,一人质公卿,此可行乎?”汜怒,欲手刃之,中郎将杨密及左右多谏,汜乃归之。

注[五]献帝起居注曰:傕性喜鬼怪左道之术,常有道人及女巫歌讴击鼓下神,祠祭六丁,符劾厌胜之具,无所不为。又于朝廷省门外,为董卓作神坐,数以牛羊祠之,讫,过省合问起居,求入见。傕带三刀,手复与鞭合持一刃。侍中、侍郎见傕带仗,皆惶恐,亦带剑持刀,先入在帝侧。傕对帝,或言“明陛下”,或言“明帝”,为帝说郭汜无状,帝亦随其意答应之。

傕喜,出言“明陛下真贤圣主”,意遂自信,自谓良得天子欢心也。虽然,犹不欲令近臣带剑在帝边,谓人言“此曹子将欲图我邪?而皆持刀也”。侍中李祯,傕州里,素与傕通,语傕“所以持刀者,军中不可不尔,此国家故事”。傕意乃解。天子以谒者仆射皇甫郦凉州旧姓,有专对之才,遣令和傕、汜。郦先诣汜,汜受诏命。诣傕,傕不肯,曰:“我有*[讨]*吕布之功,辅政四年,三辅清静,天下所知也。郭多,盗马虏耳,何敢乃欲与吾等邪?必欲诛之。君为凉州人,观吾方略士觽,足办多不?多又劫质公卿,所为如是,而君苟欲利郭多,李傕有胆自知之。”郦答曰:“昔有穷后羿恃其善射,不思患难,以至于毙。近董公之强,明将军目所见,内有王公以为内主,外有董旻、承、璜以为鲠毒,吕布受恩而反图之,斯须之间,头县竿端,此有勇而无谋也。今将军身为上将,把钺仗节,子孙握权,宗族荷宠,国家好爵而皆据之。今郭多劫质公卿,将军胁至尊,谁为轻重邪?张济与郭多、杨定有谋,又为冠带所附。杨奉,白波帅耳,犹知将军所为非是,将军虽拜宠之,犹不肯尽力也。”傕不纳郦言,而呵之令出。郦出,诣省门,白傕不肯从诏,辞语不顺。侍中胡邈为傕所幸,呼传诏者令饰其辞。又谓郦曰:“李将军于卿不薄,又皇甫公为太尉,李将军力也。”郦答曰:“胡敬才,卿为国家常伯,辅弼之臣也,语言如此,宁可用邪?”邈曰:“念卿失李将军意,恐不易耳!我与卿何事者?”郦言:“我累世受恩,身又常在帏幄,君辱臣死,当坐国家,为李傕所杀,则天命也。”天子闻郦答语切,恐傕闻之,便敕遣郦。郦裁出营门,傕遣虎贲王昌呼之。

诗句

华峤汉书曰:汜飨公卿,议欲攻傕。
献帝起居注曰:傕性喜鬼怪左道之术。
李祯,傕州里,素与傕通,语傕”所以持刀者,军中不可不尔,此国家故事”。
皇甫郦凉州旧姓,有专对之才,遣令和傕、汜。
天子闻郦答语切,恐傕闻之,便敕遣郦。

译文

华峤《三国志·魏书》中记载,汜飨宴请了公卿大臣,他们议论是否要攻击傕。杨彪说:“群臣共谋此事,一人劫持了天子,另一人质询公卿,这可行吗?”汜大怒,想要杀掉杨彪,中郎将杨密及左右许多人都劝他,汜才放过了他们。
献帝的起居记录中提到:傕喜欢鬼神怪异之术,常有道士和女巫唱歌、击鼓向神灵祈求,祭祀六丁,用符咒、厌胜之具,无所不为。又曾在朝廷门外,为董卓做了个神座,多次用牛羊祭拜。祭祀完毕,过省门时询问起居,请求进入见驾。傕带着三把剑,手又与鞭合持一刃。侍中、侍郎见到傕带剑,都惶恐不安,也带剑持刀,先入在帝侧。傕对帝说“陛下”,或言“明帝”,替帝解释郭汜的无状,帝也随他的意思应答着。
傕很高兴,说“陛下真是贤圣主”,意遂自信,自谓得到天子的欢心。虽然如此,仍不希望近臣带剑在帝旁,认为有人言“这些人是打算图我吧?而他们都带刀”。侍中李祯,是傕的州里人,一向和傕关系密切,告诉傕“所以带刀的原因,军队中不能不这样,这是国家的惯例”。傕才解下。
天子派谒者仆射皇甫郦到凉州原籍,因有专门应对的能力,被派去调解傕、汜之间的矛盾。皇甫郦先到汜处,汜接受了诏命后到傕处,傕不肯接受,说“我有平定吕布之功,辅佐政三年,三辅清静,天下都知道。董卓只是个盗马贼耳,怎敢与你等为敌?如果一定要杀了我,你是凉州人,看我的军事才能,足以应付吗?董卓已背叛我,你却要帮助董卓,这样做有什么意义呢?现在将军身为上将,握着兵权,子孙掌握重权,宗族享受恩宠,国家封赏都有你们占有,现在董卓劫持公卿,将军胁迫至尊,谁更重要呢?张济与董卓、杨定也有勾结,又是朝中的显贵所附从。杨奉,不过是白波帅罢了,但也知道将军不是那样的人,将军虽任命宠臣为官,却不肯尽心尽力。”
傕不接受皇甫郦的话,呵斥他出去。皇甫郦出来时,到皇宫门口,说傕不肯听从诏令,词不达理。侍中胡邈是傕的宠幸之人,招呼传诏的人修饰皇甫郦的话。胡邈又对皇甫郦说:“李将军对你并不薄,而且皇甫公是太尉,也是李将军的力量啊。”皇甫郦回答说:“胡敬才,你是国家的常伯,辅弼大臣,语言这样粗鲁,怎么能够使用呢?”胡邈说:“我知道你辜负了李将军的期望,恐怕不容易改变!我和你有什么事呢?”皇甫郦说:“我累世受到恩惠,又常常在宫廷之中,国君受辱臣子应当死节,应该为国家考虑,因为李傕被杀了,那就是天命。”天子听说皇甫郦的回答十分恳切,怕傕听到这话会不高兴,于是命令他离开。皇甫郦刚走出营门,傕派虎贲王昌呼他回去。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三国时期的政治斗争和复杂的人际关系。诗中通过描述曹操、杨彪、李渊等人的对话,展现了当时政治局势的紧张和复杂。诗中的人物形象鲜明,对话生动,通过对事件的描述,展示了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和立场观点。此外,诗中的一些关键词如“鬼怪”、“左道之术”、“挟持”等,也暗示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和政治腐败。整首诗既反映了三国时期的政治斗争,又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道德沦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